愛丁堡大學領導的一支古生物學家小組發現的新種魚龍,被命名爲“Dearcmhara shawcrossi”。這種魚龍生活在1.7億年前,從口鼻部到尾部的身長可達到14英尺(約合4.25米)。

  據國外媒體報道,從6世紀到現在,神祕的尼斯湖水怪一直吸引着很多人的目光。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人聲稱看到這種水怪。蘇格蘭古生物學家經研究發現尼斯湖水怪並不是蘇格蘭水域的第一種水怪。早在1.7億年前,蘇格蘭就曾出現水怪,但現在早已滅絕。研究發現這種水怪生活在斯凱島周邊海域的溫暖淺水區,是一種新發現的魚龍種羣。它們是一種類似海豚的海洋爬行動物,從口鼻部到尾部的身長可達到14英尺(約合4.25米)。

  愛丁堡大學領導的一支古生物學家小組對過去50年來在斯凱島發現的頭骨、牙齒、椎骨和上臂骨的化石碎片進行了研究。其中一些化石來自於魚龍,包括一種此前未知的種羣,被命名爲“Dearcmhara shawcrossi”。“Dearcmhara”在蘇格蘭蓋爾語中意爲“海蜥”。“shawcrossi”這個名字旨在紀念業餘化石獵人布賴恩-沙烏克羅斯。1959年,沙烏克羅斯在斯凱島的比爾勒拉格灣發現了新種魚龍化石。

  蘇格蘭的斯凱島,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發現侏羅紀中期動物化石的地區之一。科學家認爲在斯凱島上演的發現能夠幫助他們進一步瞭解海洋爬行動物如何進化。

  在整個侏羅紀時期,斯凱島的大部分地區都位於水下。當時,這座島嶼與英國其他地區以及一座處在板塊之間的大型島嶼的部分地區連接在一起。這些板塊逐漸漂移,形成了現在的歐洲和北美洲。研究領導人、愛丁堡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的史蒂夫-布魯薩特博士表示:“在恐龍時代,蘇格蘭海域生活着大量體型相當於摩托艇的大型爬行動物。它們的化石非常罕見。直到最近,我們才首次發現蘇格蘭特有的一個新種羣。如果收藏家不將骨骼化石捐獻給博物館,而是自己收藏或者賣掉,我們可能永遠不知道這種令人喫驚的動物的存在。爲了紀念沙烏克羅斯先生,我們以他的名字命名這種新種魚龍。如果其他收藏家也能捐出他們收藏的化石,幫助我們發現新物種,我們也會以他們的名字命名。”在《蘇格蘭地質學》雜誌上發表的研究論文中,布魯薩特等人描述了新種魚龍Dearcmhara shawcrossi。

  斯凱島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發現侏羅紀中期動物化石的地區之一。科學家認爲在斯凱島上演的發現能夠幫助他們進一步瞭解海洋爬行動物如何進化。蘇格蘭國家博物館的尼克-弗拉瑟博士表示:“這不僅僅是一項非常特殊的發現,同時也標誌着蘇格蘭一些最權威的古生物學家展開一項新的大型合作研究計劃的開始。這項研究計劃將權威機構、斯凱島的收藏家以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召集在一起,共同進行研究。這項研究計劃讓我們陷入興奮之中。我們已開始對其他新發現進行研究。這是蘇格蘭的一個寶貴遺產。”

  肯尼斯-威爾遜博士1934年拍攝的一幅照片,展示了神祕的尼斯湖水怪。

  參與合作研究計劃的大學和博物館包括愛丁堡大學、蘇格蘭國家博物館、格拉斯哥大學的亨特利安博物館、蘇格蘭國家遺產機構以及斯凱島的斯塔菲恩博物館。研究小組(被稱之爲PalAlba)將於1月18日上午10點至下午4點在愛丁堡“我們的動感地球”科技館舉行的化石展上展出新種魚龍化石。

  6世紀,愛爾蘭傳教士科倫巴自稱看到了尼斯湖水怪。進入現代後第一次目擊尼斯湖水怪是在1933年,當時喬治-斯賓塞和他的妻子看到一隻非常奇特的動物在他們的車前穿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