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孟凡霞 马换换)在科创板IPO推进一个月后,江苏联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瑞新材”)的上市之旅戛然而止,受累中介机构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被立案调查,公司的IPO审核被迫中止。另外,联瑞新材的第二大股东生益科技在报告期内稳居公司第一大客户一事也一直被市场所诟病,该现象还需要联瑞新材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据悉,联瑞新材是国内规模领先的硅微粉生产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为硅微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结晶硅微粉、熔融硅微粉和球形硅微粉,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用覆铜板、芯片封装用环氧塑封料以及电工绝缘材料、胶粘剂、陶瓷、涂料等领域。财务数据显示,2016-2018年联瑞新材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54亿元、2.11亿元以及2.78亿元;当期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3270.9万元、4224.89万元以及5836.65万元。

另外,股权关系显示,截至招股书签署日,上市公司生益科技持有联瑞新材31.02%的股份,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实际上,在此前生益科技为联瑞新材的控股股东,之后由于看好李晓冬为首的经营团队,2014年5月将持有36.36%股权转让给李晓冬,李晓冬由此从生益科技处受让取得了联瑞新材的控股权,生益科技退居第二大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联瑞新材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关联方生益科技及下属公司在报告期内均为联瑞新材的第一大客户。具体来看,在2016-2018年联瑞新材对生益科技及下属公司的销售收入合计分别为3598.79万元、4375.07万元和5540.4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23.42%、20.74%和19.92%。而联瑞新材对报告期内的第二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均不足10%。

针对第二大股东生益科技稳居第一大客户的现象,资深投融资专家许小恒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该现象容易滋生利益输送等问题。另外根据联瑞新材5月23日披露的问询回复显示,公司向非关联客户销售毛利率低于向生益科技销售毛利率,上交所还要求联瑞新材说明上述现象的原因。

据悉,生益科技的主营业务为设计、生产和销售覆铜板、粘结片及印制电路板,联瑞新材与生益科技分别处于覆铜板产业链的上下游,生益科技及其控制的公司不存在从事与硅微粉生产和销售相关的经营业务,与联瑞新材不形成同业竞争关系。

此外,联瑞新材披露的问询函回复还暴露了公司存在对招股说明书内容进行修改但未报告上交所的情形。上交所要求联瑞新材披露首次提交的招股说明书与本次回复文件提交的招股说明书中对于SY-01销售毛利率不一致的原因,对招股说明书内容进行修改但未报告上交所的原因。

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联瑞新材方面发去采访函,不过截至记者发稿对方并未回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