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哈麥

5月11日,賈樟柯新片《江湖兒女》戛納首映,映後媒體場有大片掌聲,算是電影節開幕前四天以來,熱度最高的一部競賽片。映後接受採訪的幾位中外記者都表示喜歡這部電影,賈樟柯沒有讓人失望。在獎項上,很多人誇讚趙濤的表演,覺得她有機會爭奪今年的戛納影后。

《江湖兒女》

1

《江湖兒女》講了一個“男人無情,女人有義”的故事。

過去我們看的講江湖和義氣的電影,大都是男人戲,女人只是功能性角色。但賈樟柯反其道行之,他塑造了一個有情有義的女人形象,而男人們,被襯托地那麼外強中乾、虛僞自私、惡俗猥瑣。

2

電影故事從2001年講起,還是賈樟柯熟悉的山西,大同,新舊交替的時代,工廠下崗,四處拆遷。廖凡飾演的斌哥出場,他是罩着一幫兄弟的大哥,有把槍壯膽,很受尊敬。但他的時代很快就要過去,比他更生猛的小年輕們要出頭。斌哥遭遇圍擊,差點被打死,他的女朋友巧巧(趙濤飾)在情急之下掏出槍鎮住了場面,然後就被警察關進了大牢。

五年後,巧巧出獄,一心尋找斌哥,而先於她出獄的斌哥卻沒有來接她。他早就選擇了更有助於他事業的女人,不願意再跟巧巧有瓜葛。曾經那個教給巧巧什麼是“江湖人”的男人,親口告訴她,“我已經不是江湖上的人。”

巧巧輾轉回到家鄉,又操持起了她熟悉的麻將館生意,罩着那幫曾經的老兄弟。多年後,斌哥沒能飛黃騰達,反而坐着輪椅回來了。因爲喝酒太多,腦出血。他還是擺一副大哥的架勢,想留住一些尊嚴,想確定巧巧是不是還對他有情。在得到答案後,他又選擇了離開。

《江湖兒女》

3

斌哥是一個典型的有古惑仔情結的中國直男,對女人的心態就是我需要你的時候你來,我不需要你的時候你去。他外強中乾,他的情和義都是表面的,內裏上,他也是一個跟其他功利自私的商人沒本質區別的人,他還是信奉有錢才能讓別人看得起。

而巧巧是真正有情有義的人。她一口咬死槍是自己的,爲斌哥坐牢五年。她跑到奉節尋找斌哥,還想跟在他身邊。即使被傷的很深,他還是選擇了接納殘疾的斌哥,並且四處給他尋醫治療。在有人羞辱他的時候,她站出來護着他。

一開始,巧巧不懂什麼江湖,她只想跟斌哥遠走新疆,做點小生意,過安穩的小日子。到最後,斌哥問“你恨不恨我?”她告訴斌哥,“對你無情,也就不恨了。江湖上不就講個義字,你已經不是江湖上的人,你不懂。”

在這部電影裏,男人們都是這個時代道義和人倫崩壞的載體。刁亦男演的“大學生”學了知識努力的方向就是隻認錢,張一白和張譯演的有錢老闆角色,反應的是中國有錢人普遍玩小三的現象。徐崢演的火車旅行客,是個典型的誇誇其談的騙子。就連一個看起來老實巴交的摩托司機,都心生邪念想要順便搞一下巧巧。

4

賈樟柯的獨特之處在於,他用故事片的方式,完成了對當代中國的紀錄。看他的電影,就像看一部中國當代史,其中的人和事,都非常具有時代性。

《江湖兒女》也不例外,歌舞廳、工廠下崗、三峽大壩拆建、廣場舞、高鐵、微信、直播、一帶一路,各種時代元素豐富故事。《淺醉一生》、《上海灘》、《有多少愛可以重來》,各種時代金曲串聯主題。還是熟悉的賈樟柯味道。

賈樟柯拍的是情和義,不是吳宇森那種浪漫化了的情和義,它要土氣很多,但也要真實很多。電影裏所有的人,都是處在這個時代的人,男人沒有了情義,是因爲我們這個男權主導的社會沒有了情義。只有那個有情有義的女人,存在於電影中。要放在現實中來看,或許也只是一個美好的想象吧。

來源:中國電影產業

原標題:《江湖兒女》:賈樟柯把各類中國男人都黑了一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