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學家表示,給男孩穿女孩的裙子,會造成孩子的性別認知錯誤,如果這種行爲延續到青春期,會造成性別角色混亂。帶孩子到性別專屬的場所,如男孩到男廁所,男更衣室和男浴池等。

3歲男孩跟媽媽進女浴池遭拒,不可忽視孩子的“性別意識”

01. 3歲男孩進女浴池被拒

前幾日,一位女士帶着女兒和三歲的外孫去浴池洗澡。沒想到外孫被拒之門外,原因是孩子超過90公分就要去男洗澡堂。經理表示3週歲的男孩已經知事,實在不適宜到異性浴池洗澡。

這位女士向經理表明帶外孫去女浴室是有原因的,孩子的父母離異,爸爸在部隊。但還是被拒絕了。

女士認爲孩子還小,沒有必要將孩子阻擋在外。爲什麼要用你們那齷齪的想法剝奪孩子的權力?也認爲經理不講人情,這種情況下的孩子只能在家洗澡嗎?

3歲男孩到底可不可以進入女浴室洗澡,也瞬間引發網友熱議。

贊成經理做法的網友:

是不應該進,3歲孩子明白可多了。他都知道男生和女生不一樣…

我覺得確實不合適,畢竟你不介意自己的孩子,別人不一定不介意啊!

浴池做的很對!不僅在盡到保護公衆隱私的義務,也保護了小男孩的健康成長!

贊成家長說法的網友:

這個事吧,家裏洗不了,爸爸又不在家,這種情況特殊對待吧,我認爲浴池可以隔出一兩個房間預備着這樣的情況。

我不覺得姥姥說的錯。分情況而異,人家父母離異,人家男童自己去男浴池出事誰負責?

有單間就好了,媽媽帶兒子洗澡真心不方便。

就像網友所說,如果浴池能夠預留一兩個房間做親子間就再好不過了。

其實3歲的男孩已經有性別意識了。不讓男孩進入女浴池,不影響他人的同時也保護了男孩的健康成長。

3歲男孩跟媽媽進女浴池遭拒,不可忽視孩子的“性別意識”

02. 不可忽視孩子的性別意識

很多家長會認爲孩子小懂什麼,其實孩子2歲左右,就開始有性別區分意識,就開始會對性別和男女身體的不同產生疑問,這時幫助孩子認識身體、建立性別意識的好時期。

3歲前,孩子能夠很清晰地表達“我是男孩”、“我是女孩”。

3-5歲,是幼兒性別意識發展的敏感期,開始逐漸認同自己的性別。此時是孩子性別角色建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

5歲後,孩子會建立“性別是不可改變的”這一概念。

也就是5歲之前的孩子認爲性別是可以變化的,比如說男孩帶上了長假髮,穿上了裙子,就認爲自己變成了女孩。如果文中開頭的3歲男孩跟着媽媽,姥姥進入女浴池,他會誤以爲在女浴池洗澡就是“女孩子”,況且周圍人看待孩子異樣的眼光也會不斷強化這段記憶。這或許纔是最傷害孩子的。

孩子差不多5歲後,他們纔會理解自己的性別不會因爲穿了什麼衣服,外貌特徵變化了而改變,男女不同是因爲生理特徵不同。

所以在孩子的性別意識穩定之前,家長對孩子的穿衣打扮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性別認知。

電視劇《惡作劇之吻》裏,江直樹媽媽因爲太想有個女兒,在植樹小時候給他帶髮卡,穿裙子、甚至拍下照片作爲紀念。

心理學家表示,給男孩穿女孩的裙子,會造成孩子的性別認知錯誤,如果這種行爲延續到青春期,會造成性別角色混亂。

雖然男女性別是由遺傳決定的,但性別角色卻是從兒童時期受到成人影響、教育的結果。家長應該接受孩子的性別、正確引導孩子認識性別。

3歲男孩跟媽媽進女浴池遭拒,不可忽視孩子的“性別意識”

03. 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

3~5歲是孩子對自身性別認知和確定的重要時期,如果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孩子的性別意識出現偏差,就會越來越難以“矯正”。

父母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

● 父母是孩子性別認同的榜樣

孩子最早的性別意識是從同性父母那裏獲得,父母就是他們一個絕好的性別認同榜樣。媽媽更女性化一點,孩子可以從媽媽身上認識女性角色,爸爸更具有男子氣概一些,孩子會從爸爸身上認識男性角色。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認爲,當孩子認同同性別父母時,性別認同就出現。

3歲男孩跟媽媽進女浴池遭拒,不可忽視孩子的“性別意識”

● 性別啓蒙從家庭教育開始

家長應該有意識地將性別教育滲透到家庭日常教育當中。比如:

女孩穿裙子,男孩穿褲子。

女孩留長髮,男孩留短髮。

給孩子置辦生活物品時,女孩偏向於粉色系,男孩偏向藍色系。

帶孩子到性別專屬的場所,如男孩到男廁所,男更衣室和男浴池等。

爸爸給兒子洗澡,媽媽給女兒洗澡

德國教育心理學專家基尼指出:這是爲了讓孩子從小就知道,男孩的身體跟爸爸一樣,女孩跟媽媽一樣。這是孩子最早了解人體和性別的啓蒙教育。

前陣子黃磊發了一條給5歲的小女兒洗澡的微博,遭到不少網友吐槽。

大多數網友的意思是爸爸給女兒洗澡沒問題,問題就在於女兒已經5歲了,爸爸應該避嫌了。

孩子3歲後,應該讓同性家長幫助孩子洗澡。如果是單親家庭,或家中無人幫忙,可以教會孩子私密部位自己洗一洗,媽媽可以幫你搓背澆水。

給孩子多一些嘗試的機會,鼓勵他們自己洗澡。孩子多加練習後,要相信孩子,是可以自己獨立洗澡的。

3歲男孩跟媽媽進女浴池遭拒,不可忽視孩子的“性別意識”

● 讓孩子接觸不同的性別角色,正確引導與異性的相處

孩子與同性孩子玩,會幫他們逐漸鞏固自身性別角色的認識。而與異性孩子玩耍時,家長需要做的是加以引導,讓孩子清楚與異性夥伴相處是有界限的。

《爸爸去哪兒》第三季中,5歲的諾一和6歲的夏天,關着門單獨在屋子裏玩耍,門外的夏天爸爸很嚴肅地說:“夏天你還不可以單獨跟男孩子在一個屋子裏,這樣關着門,不行……”

3歲男孩跟媽媽進女浴池遭拒,不可忽視孩子的“性別意識”

夏天爸爸還說了一句話:“Best to know the rules young though——儘管年幼也最好知道規則”。

不少家長表示,這條“夏氏家規”堪稱是家長進行兒童性別教育的一個優秀範本。

《爸爸去哪兒》第五季中,嗯哼看小泡芙可愛,親了一下小泡芙,杜江立馬嚴厲教育嗯哼,親人家前,必須徵求別人同意,還認真詢問了小泡芙是否生氣。

小泡芙回家後,劉畊宏告訴女兒:不能因爲大家都很喜歡你而隨便給別人親,爸爸會很擔心,如果別人想親你,也要經過爸爸的同意。

劉畊宏知道女兒被嗯哼親了之後,並沒有阻止孩子們繼續在一起玩,而是教會了女兒在於異性同伴相處時要懂得保護自己,而杜江的做法教會了嗯哼要尊重女生。

幾位爸爸的做法都很贊。鼓勵孩子和異性同伴玩耍,在異性同伴當中感受差異,從而變得自信和包容。同時,不忘告訴孩子正確的相處規則,尊重別人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

性別認知的教育都包含在生活的點滴細節中,家長及時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性別,接納自己的身體。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也讓孩子知道與異性夥伴相處是有界限的,這樣才能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

做最好的自己,從接納,認同自己的性別開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