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0 14:54 | 绍兴晚报

诸暨一位青年医生“兼职”当程序员 开发出全省首个“复杂骨折三维重建系统”

袁铄慧在研发中

诸暨一位青年医生“兼职”当程序员 开发出全省首个“复杂骨折三维重建系统”

诸暨市一位青年医生“兼职”当程序员,历时10年时间研究,于去年底开发出全省首个“复杂骨折三维重建系统”,投入临床效果显著。浙江省骨伤研究所得知后,于今年4月17日专门在诸暨设立了全省首个专业化医学三维影像研究实验室,以推进精准诊疗。

该系统不仅得到骨科医生称赞,病人也受益。前两天,诸暨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主任蔡明接待了一名肩胛骨骨折脱位的病人,病人及家属十分忧心,不断追问伤势细节。蔡明致电医院三维影像实验室,让工作人员在新投用的“复杂骨折三维重建系统”里1∶1还原该患者的肩胛部位。两分钟后,病人的骨折部位就立体呈现在电脑屏幕上。

蔡明一边点击鼠标“转动”骨折结构,一边向病人家属解释如何通过手术复原。“这个三维影像真是很实用,以前向患者解释伤处的情况,费很多口舌也讲不清楚,现在有了这个,展示讲解几分钟患者及家属就懂了,抵得上一万句话。此外,有了三维建模,医生也可以更快速、更准确地确定治疗方案。”蔡明说。

该系统是该院骨科青年医生袁铄慧10年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不久,已为50多例复杂骨折病例的诊疗提供了帮助。

记者在诸暨市人民医院三维影像实验室见到了35岁的袁铄慧,在没有门诊、没有手术的日子里,袁铄慧就是一名程序员,埋头开发程序。

袁铄慧告诉记者,他在浙江中医药大学读本硕期间研读的是中西医结合骨科方向,但他喜欢研究计算机程序,甚至常常被邀请去给计算机专业学生讲解网页编程。之所以想到开发“复杂骨折三维重建系统”,与10年前他父亲的一次半月板损伤有关。

“那时我父亲因为伤情复杂,需要通过制作模型来还原伤处结构确定手术方案。整个过程不仅费时,还需花费上千元的制模费用。我就想,如果能在计算机上实现伤处结构三维重建就好了。”袁铄慧说,经过10年研究,“复杂骨折三维重建系统”和“半月板三维重建系统”于去年年底诞生。

系统以计算机三维重建及可视化技术为基础,借助CT图像,将骨折部位三维呈现出来。“平常病人看到的CT片子只有几张,实际上,医院后台为每位病人存录了数百张片子。CT是二维的,表现组织结构不够直观。将后台几百张CT图像导入系统后,两分钟就可自动生成立体图像,不会给院方以及病人造成任何经济负担,熟悉计算机的医生安装系统后即可使用。”袁铄慧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