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局長鄭楊:已有銀行理財子公司將落戶上海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涵 1月22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發佈會介紹《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下簡稱:《行動計劃》)的主要內容。其中上海將着力建設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跨境投融資服務中心、金融科技中心、國際保險中心、全球人民幣資產定價和支付清算中心、金融風險管理與壓力測試中心等“六大中心”,形成國際一流的優良金融生態系統。

《行動計劃》提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總目標是“到2020年,上海基本確立以人民幣產品爲主導、具有較強金融資源配置能力和輻射能力的全球性金融市場地位,基本形成公平法治、創新高效、透明開放的金融服務體系,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邁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其中,提及全球資產管理中心的建設,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局長鄭楊表示:“目前上海已經吸引了38家國際知名的對沖基金和資產管理機構來參與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QDLP的試點,全球排名前20家的資產管理機構已經有十多家落戶上海,將進一步集聚總部型功能性的重要金融機構來打造全球資產管理中心。”

針對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落戶和註冊,鄭楊坦言,要吸引機構主要靠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還有把市場做好,建設面向國際的市場。還需要資金、政策措施、人才等多方面落實。比如推出人才獎、金融機構落戶等政策力度要比原先更大。北京、深圳出臺相關的政策,對上海而言也是一種促進。經過努力,目前已經有一些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將要落戶上海。

近年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在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金融改革開放過程中取得了重要進展。據公佈的數據顯示,上海集聚了股票、債券、貨幣、外匯、黃金、期貨、票據、保險等各類金融要素市場,2018年上海金融市場成交總額1645.8萬億元,同比增長15.2%,全國直接融資總額中的85%以上來自上海金融市場。

上海已成爲中外金融機構的重要集聚地。在滬金融機構總數達到1605家,2018年新增68家。目前,外資金融機構占上海金融機構總數近30%。“

2018年全年,上海實現金融業增加值5781.6億元,同比增長5.7%,佔全市生產總值17.7%,佔全國金融業增加值的8.4%,居全國城市之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