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在“金融+科技”时代,科技助推金融业全面升级、快速发展,同时也在促进解决普惠金融领域不足的问题,但伴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会带来相应的挑战,那么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态势及其影响会怎样?跟随本文,为你解读。

巴曙松教授主持、王志峰博士主讲: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

【特邀嘉宾】

王志峰博士,挖财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任杭州市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校外导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理事等多项职务。曾就职于中国银行总行、国务院办公厅。荣获中国金融科技创新人物(2018年)、浙江省新时代“千名优好支书”(2018年)、新金融卓越领袖奖(2017年)、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学术奖(部级奖励)、商务部学术成果三等奖(部级奖励);曾参与了中国改革发展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银行业协会等多项国家级重点课题。合著《监管科技——人工智能与区块链应用之大道》、《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报告》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报刊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

巴曙松教授主持、王志峰博士主讲: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

【会议纪要】(文中“我”指主讲专家,文中观点仅仅代表主讲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也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内部讨论)

一、中国一些重要城市在全球城市金融板图中变化中脱颖而出

中国在全球的金融排名中的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中国的移动支付、二维码支付比许多发达国家都更发达。中国的金融科技应用水平已在全球居于领先的地位。

巴曙松教授主持、王志峰博士主讲: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

图1 全球金融科技应用中心城市总指数排名TOP10

在巴曙松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对全球金融科技五十大城市应用中心城市进行了研究并排名。在金融科技应用方面,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中,有北京、杭州、深圳、上海、广州五座中国城市上榜。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硅谷、深圳和杭州此类城市已经率先崛起。以上城市金融科技发展各具特色,具备了成为全球金融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代表的基础性条件。这些崛起的科技领先城市是新一轮金融科技发展的引领者,也将成长为全球金融创新的新中心。在工业化初期,伦敦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工业化中期,纽约是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中心;目前,硅谷已经成为全球最领先的金融科技创新高地。曾经,金融机构更多为科技企业服务,但现阶段的科技能力促进了金融业的新业态发展。

巴曙松教授主持、王志峰博士主讲: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

在国内,杭州借助金融科技发展有了较大跃升。2015年,杭州在国内金融城市的排名在第七名左右。在蚂蚁金服的带动下,杭州已经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我们在2018年上半年提出了杭州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政策建议,要重点把杭州打造成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其核心是有物理的集聚,如产业园,通过产业园的发展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近期,北京也出台了打造国际金融科技中心的战略规划。中国的一线城市和准一线城市,如武汉、成都、重庆、南京、合肥,在金融科技的某些领域已有一定优势。只要聚焦于这块领域深入发展,未来会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这些城市未来不仅在金融科技应用方面,金融科技的创新方面,以及金融科技生态里都会争得一席之地。中国未来将有更多城市在全球金融科技生态体系里占有一席之地,且会发挥重要作用。这是目前许多城市重视自身金融科技特色化、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巴曙松教授主持、王志峰博士主讲: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

二、金融科技推动金融业全面转型升级

目前,国内有一百多家银行设立直销银行,民生银行、建设银行专门成立金融科技公司或金融科技事业部。一方面为了应对金融业转型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希望未来在金融科技转型的大势中赢得一席之地,甚至引领行业发展。在转型过程中也遇到许多挑战。大型机构依托于其良好的品牌、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优秀的IT人才,可以很快在金融科技行业内占有一席之地。例如平安集团的金融一账通,目前在市场里非常有竞争优势。但是对于规模小、坏账多、不具竞争优势的中小型金融机构而言,未来生存空间可能会被挤压。对于银行业而言,全国大型金融机构仅几十家,中小型金融机构有两千余家。例如农信社,其改革之路十分曲折,农信社改成农商行是发展趋势。但是在改革的进程中发现,农信社即使变为农商行,其机构规模依旧很小,难以应对未来金融科技的空军对客户的冲击。此外,对于大型的金融机构也有挑战,对其商业模式产生影响。未来线上理财将成为主要利润增长点,大批量的线下网点会被关闭。例如邮储银行的3万多家线下网点,未来究竟将承担何种社会职能、与线上会有何种互动模式,都是事关整个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最后,在保险营销方面,随着互联网保险业的发展,大批量营销人员将面临失业。

巴曙松教授主持、王志峰博士主讲: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

三、金融科技有望促进解决普惠金融不足的问题

在金融科技的发展背景下,普惠金融不足的问题有可能得到全面解决。传统普惠金融最大的痛点是要解决最后一公里,即为老少边穷地区,覆盖服务网点。但若转移到线上,边远山区的老百姓只需一部手机,懂得如何下载、绑卡、注册,普惠金融问题就解决了。我认为未来普惠金融的问题由解决最后一公里,转为解决最后一分钟。联合国对于普惠金融的定义是:对老百姓存款、理财、保险、支付全方面的服务需求的全面满足。在中国,传统金融机构对老少边穷地区、以及城市中小额碎片化的需求服务不到位。在新时代,这可以划归为新时代普惠金融的新需求,在金融科技的驱动下有望得到较好的解决。

四、金融科技助推金融业对外开放

传统金融机构的“走出去”,主要方向是香港、纽约、伦敦、巴黎等最发达的地区,竞争十分激烈。但是到现有阶段,例如支付宝,其“走出去”的方向主要沿着服务的客群,而非一开始就向欧洲进军。除了支付宝,许多P2P网贷都往越南、印度等国家发展。核心是将服务模式复制输出,对版本做当地语言化处理,适应化调整等,可以快速打开市场,实现盈利。因此,金融机构走出去的路径发生了很大变化。

巴曙松教授主持、王志峰博士主讲: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

金融机构的“引进来”,未来也会有很大的变化。当年中国加入WTO时,很多人担心国外金融机构的引入会冲垮中国的金融业。实际我们应该更加自信,鼓励其他金融机构走进来,除了成立独资公司外,更重要的是将全球金融科技领域有创新能力、新模式的机构、孵化团队都引入中国,进而提升中国在金融科技创新方面的能力,进一步促使中国逐步由全球金融科技应用中心真正走向创新中心。在金融机构引进来过程,我们不仅可以放开股权的限制,甚至要积极主动走出去吸引能够提升我国金融科技能力的团队。

五、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带来显著的挑战

人民银行稳定局在研究新的金融控股管理办法。除了已经纳入央行监管的几家金融控股公司外,地方政府、民营企业、互联网企业、金融科技企业都在将金融控股公司化,使用集团化的发展模式。

巴曙松教授主持、王志峰博士主讲: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

图2 业务模式与风险控制差异

与传统金融控股公司相比,互联网企业设立的金融控股公司存在较大差异。传统金融机构通过控股公司取得各种牌照或归集现有牌照,成立控股公司。它是牌照驱动下的控股公司模式。对于金融科技集团而言是基于业务的客户生态体系,建立全方面的金融服务体系。但是其中没有对应的监管,因此很多机构是建立服务体系后再去满足监管需求,从而将业务进行拆分。最难以拆分的是底层系统,其IT系统、客户系统都建立在一个系统基础上,因此我们需要将金融控股公司集团化。此类机构如何在发挥已有效能、客户协同的基础上,又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管,建立合适的防火墙,这是个非常大的挑战。

巴曙松教授主持、王志峰博士主讲: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

六、需要积极发挥金融监管科技的作用

金融正在科技化,金融服务变得更加高频、碎片,这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监管跟不上,可能会出现行业的系统性风险。若监管跟上了,行业会更加蓬勃发展。监管部门如何转变监管理念和监管模式,如何用科技驱动监管,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让监管插上翅膀。有效的监管是在科技推动金融发展的时,起到刹车和平衡作用。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只能带来更大的风险。

【免责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