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在“金融+科技”時代,科技助推金融業全面升級、快速發展,同時也在促進解決普惠金融領域不足的問題,但伴隨着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也會帶來相應的挑戰,那麼未來金融科技的發展態勢及其影響會怎樣?跟隨本文,爲你解讀。

巴曙松教授主持、王志峯博士主講:未來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

【特邀嘉賓】

王志峯博士,挖財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兼任杭州市兩新組織黨務工作者協會副會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校外導師,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理事等多項職務。曾就職於中國銀行總行、國務院辦公廳。榮獲中國金融科技創新人物(2018年)、浙江省新時代“千名優好支書”(2018年)、新金融卓越領袖獎(2017年)、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學術獎(部級獎勵)、商務部學術成果三等獎(部級獎勵);曾參與了中國改革發展基金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國銀行業協會等多項國家級重點課題。合著《監管科技——人工智能與區塊鏈應用之大道》、《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報告》等,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報刊發表專業論文40餘篇。

巴曙松教授主持、王志峯博士主講:未來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

【會議紀要】(文中“我”指主講專家,文中觀點僅僅代表主講人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機構的意見,也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內部討論)

一、中國一些重要城市在全球城市金融板圖中變化中脫穎而出

中國在全球的金融排名中的格局發生了較大變化。中國的移動支付、二維碼支付比許多發達國家都更發達。中國的金融科技應用水平已在全球居於領先的地位。

巴曙松教授主持、王志峯博士主講:未來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

圖1 全球金融科技應用中心城市總指數排名TOP10

在巴曙松教授的帶領下,我們對全球金融科技五十大城市應用中心城市進行了研究並排名。在金融科技應用方面,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中,有北京、杭州、深圳、上海、廣州五座中國城市上榜。藉助金融科技的力量,硅谷、深圳和杭州此類城市已經率先崛起。以上城市金融科技發展各具特色,具備了成爲全球金融科技創新中心城市代表的基礎性條件。這些崛起的科技領先城市是新一輪金融科技發展的引領者,也將成長爲全球金融創新的新中心。在工業化初期,倫敦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工業化中期,紐約是最重要的金融創新中心;目前,硅谷已經成爲全球最領先的金融科技創新高地。曾經,金融機構更多爲科技企業服務,但現階段的科技能力促進了金融業的新業態發展。

巴曙松教授主持、王志峯博士主講:未來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

在國內,杭州藉助金融科技發展有了較大躍升。2015年,杭州在國內金融城市的排名在第七名左右。在螞蟻金服的帶動下,杭州已經形成了一超多強的格局。我們在2018年上半年提出了杭州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政策建議,要重點把杭州打造成國際金融科技中心,其核心是有物理的集聚,如產業園,通過產業園的發展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近期,北京也出臺了打造國際金融科技中心的戰略規劃。中國的一線城市和準一線城市,如武漢、成都、重慶、南京、合肥,在金融科技的某些領域已有一定優勢。只要聚焦於這塊領域深入發展,未來會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這些城市未來不僅在金融科技應用方面,金融科技的創新方面,以及金融科技生態裏都會爭得一席之地。中國未來將有更多城市在全球金融科技生態體系裏佔有一席之地,且會發揮重要作用。這是目前許多城市重視自身金融科技特色化、專業化發展的重要原因。

巴曙松教授主持、王志峯博士主講:未來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

二、金融科技推動金融業全面轉型升級

目前,國內有一百多家銀行設立直銷銀行,民生銀行、建設銀行專門成立金融科技公司或金融科技事業部。一方面爲了應對金融業轉型帶來的衝擊,另一方面希望未來在金融科技轉型的大勢中贏得一席之地,甚至引領行業發展。在轉型過程中也遇到許多挑戰。大型機構依託於其良好的品牌、雄厚的資金實力以及優秀的IT人才,可以很快在金融科技行業內佔有一席之地。例如平安集團的金融一賬通,目前在市場裏非常有競爭優勢。但是對於規模小、壞賬多、不具競爭優勢的中小型金融機構而言,未來生存空間可能會被擠壓。對於銀行業而言,全國大型金融機構僅幾十家,中小型金融機構有兩千餘家。例如農信社,其改革之路十分曲折,農信社改成農商行是發展趨勢。但是在改革的進程中發現,農信社即使變爲農商行,其機構規模依舊很小,難以應對未來金融科技的空軍對客戶的衝擊。此外,對於大型的金融機構也有挑戰,對其商業模式產生影響。未來線上理財將成爲主要利潤增長點,大批量的線下網點會被關閉。例如郵儲銀行的3萬多家線下網點,未來究竟將承擔何種社會職能、與線上會有何種互動模式,都是事關整個行業發展的重要問題。最後,在保險營銷方面,隨着互聯網保險業的發展,大批量營銷人員將面臨失業。

巴曙松教授主持、王志峯博士主講:未來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

三、金融科技有望促進解決普惠金融不足的問題

在金融科技的發展背景下,普惠金融不足的問題有可能得到全面解決。傳統普惠金融最大的痛點是要解決最後一公里,即爲老少邊窮地區,覆蓋服務網點。但若轉移到線上,邊遠山區的老百姓只需一部手機,懂得如何下載、綁卡、註冊,普惠金融問題就解決了。我認爲未來普惠金融的問題由解決最後一公里,轉爲解決最後一分鐘。聯合國對於普惠金融的定義是:對老百姓存款、理財、保險、支付全方面的服務需求的全面滿足。在中國,傳統金融機構對老少邊窮地區、以及城市中小額碎片化的需求服務不到位。在新時代,這可以劃歸爲新時代普惠金融的新需求,在金融科技的驅動下有望得到較好的解決。

四、金融科技助推金融業對外開放

傳統金融機構的“走出去”,主要方向是香港、紐約、倫敦、巴黎等最發達的地區,競爭十分激烈。但是到現有階段,例如支付寶,其“走出去”的方向主要沿着服務的客羣,而非一開始就向歐洲進軍。除了支付寶,許多P2P網貸都往越南、印度等國家發展。核心是將服務模式複製輸出,對版本做當地語言化處理,適應化調整等,可以快速打開市場,實現盈利。因此,金融機構走出去的路徑發生了很大變化。

巴曙松教授主持、王志峯博士主講:未來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

金融機構的“引進來”,未來也會有很大的變化。當年中國加入WTO時,很多人擔心國外金融機構的引入會沖垮中國的金融業。實際我們應該更加自信,鼓勵其他金融機構走進來,除了成立獨資公司外,更重要的是將全球金融科技領域有創新能力、新模式的機構、孵化團隊都引入中國,進而提升中國在金融科技創新方面的能力,進一步促使中國逐步由全球金融科技應用中心真正走向創新中心。在金融機構引進來過程,我們不僅可以放開股權的限制,甚至要積極主動走出去吸引能夠提升我國金融科技能力的團隊。

五、對監管金融控股公司帶來顯著的挑戰

人民銀行穩定局在研究新的金融控股管理辦法。除了已經納入央行監管的幾家金融控股公司外,地方政府、民營企業、互聯網企業、金融科技企業都在將金融控股公司化,使用集團化的發展模式。

巴曙松教授主持、王志峯博士主講:未來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

圖2 業務模式與風險控制差異

與傳統金融控股公司相比,互聯網企業設立的金融控股公司存在較大差異。傳統金融機構通過控股公司取得各種牌照或歸集現有牌照,成立控股公司。它是牌照驅動下的控股公司模式。對於金融科技集團而言是基於業務的客戶生態體系,建立全方面的金融服務體系。但是其中沒有對應的監管,因此很多機構是建立服務體系後再去滿足監管需求,從而將業務進行拆分。最難以拆分的是底層系統,其IT系統、客戶系統都建立在一個系統基礎上,因此我們需要將金融控股公司集團化。此類機構如何在發揮已有效能、客戶協同的基礎上,又能夠進行有效的監管,建立合適的防火牆,這是個非常大的挑戰。

巴曙松教授主持、王志峯博士主講:未來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

六、需要積極發揮金融監管科技的作用

金融正在科技化,金融服務變得更加高頻、碎片,這對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監管跟不上,可能會出現行業的系統性風險。若監管跟上了,行業會更加蓬勃發展。監管部門如何轉變監管理念和監管模式,如何用科技驅動監管,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等新技術,讓監管插上翅膀。有效的監管是在科技推動金融發展的時,起到剎車和平衡作用。如果沒有有效的監管,只能帶來更大的風險。

【免責聲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