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投資房產,狂熱過後問題究竟有多嚴重?

如果說2015年之前,購房者還是投機炒作爲主,那麼2015年之後,就是全民投資買房了。面對房價的瘋狂上漲。很多人都在擔心,如果現在還不買房,以後可能連首付款都拿不出來,所以,爲了避免以後買不起房,現在還要咬着牙也要把房子買下來,這種現象在全國非常普遍。

全民炒房會給我們帶來二個怪象:一是,房產佔居民家庭總資產的比重直線上升,目前房產佔居民家庭資產的70%,其他金融資產只有30%。而即使是日本,房子佔居民家庭資產的40%,其他金融資產佔60%。這說明,中國居民家家戶戶都買房,房子佔據中國居民家庭資產的絕對位置。

二是,我國居民儲蓄率近年來急劇下降,甚至就連海外專家都驚呼:“中國人怎麼不愛儲蓄了?”這除了其他投資渠道放開之外,大量的儲蓄存款,都付了首付款,進入了房地產市場,而中國居民真正抵禦突發性風險的能力卻日益弱化。儲蓄對中國家庭的應對突發危機時的“防護墊”作用已經不復存在。

全民投資房產,狂熱過後問題究竟有多嚴重?

中國全民投資房地產,與日本80年代末,90年代初非常相似。當時,日本民衆也不相信日本房價會下跌,他們認爲,日本房價只會上漲,不會下跌。而且買房賺錢多省心?做實體多辛苦?但是,到了90年代中期,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後,很多日本家庭成爲了負翁,幾十年過去了,全民投資住房的狂熱過後,就是日本老齡化時代的到來,日本經濟增速原地踏步,這被日本人稱之爲失去的二十年,日本人再也不敢投機房地產了。

那麼,全民投資住房,這樣的狂熱過後,最終究竟能給我們帶來什麼?首先,全民投資房地產,必然會導致高房價。很多家庭要動用“六個錢包”,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償付首付款,然後還有幾十年的貸款要還。這就使得很多人每個月的工資收入的一大半,都要償還房貸,剩下可支配收入僅夠維持日常生活,在這各情況下,中國居民的消費能力大幅減弱。

再者,全民投資住房,導致房產資源配置不合理。有些居民一下子買了好幾套甚至十幾套房產,囤積居奇,待價而沽,而另外一些低收入家庭,由於房價太高買不起房,這就導致了各大城市的住房空置率過高。少數人擁有大量房產,而多數人要麼負背幾十年債務,要麼根本買不起房子。嚴格意義上講,全民投機房地產,使得各城市的房地產資源無法得到優化配置。大家急切盼望房產稅來調節。

全民投資房產,狂熱過後問題究竟有多嚴重?

再次,全民投資房產,把房價炒上了天,這導致社會貧富差距拉開,很多城市年輕人結不了婚,生不了孩子。所以,現在即使放開了二孩政策,也沒有多少人敢生孩子了,中國人口出生率降至歷史新低。而另一邊,人口老齡化時代向我們走來,全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就高達2.1億。人口結構嚴重失衡,就是全民槓桿炒高房產帶來的人口出生率下降的直接因素。

最後,隨着全國房價不斷被炒高,金融體系的風險也越來越大。因爲,對於投機性購房者來說,房價只有上漲他們才能夠獲取暴利,現在政策不允許房價大漲,而投機購房者的融資成本是比較高的,長此以往,他們必將會退出房地產市場,這樣房價有可能出現大起大落。所以,現在一線城市動用了限購、限售等政策,至於三四線城市即使房價下跌,系統性風險也總體可控。所以,全民抄房給金融體系帶來的風險也是不言而喻的。

全民投資房產,狂熱過後問題究竟有多嚴重?

我覺得說全民投資住房,這不夠精確,應該說是全民炒房。如果真的是全民投資住房,每個家庭買房數量有限,房價不至於炒上天。而全民炒房瘋狂之後的結果是,各城市房產資源配置不合理、居民消費嚴重萎縮、大中城市人口出生率低下,金融體系潛在的房地產風險愈來愈大。現在只有把一二線城市房價控制住,讓其穩中有降,迴歸居住屬性,這樣才能讓房地產系統性風險降到最低,並且實行軟着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