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地震,加速了兩款國產飛機的研發,作用太重要了

(運20運輸機)

近年來,中國國產裝備的“20家族”枝繁葉茂,除了最早曝光的殲20戰鬥機外,直20通用直升機和運20戰略運輸機同樣牽動着無數中國軍迷的神經。它們雖然不如殲20 那樣有着在前線“一劍封喉”的絕技,卻彌補瞭解放軍在空中運輸能力上的巨大短板。而真正推動直20和運20研製進程加速的,竟然是10年前那場慘烈的地震。

10年前的地震,加速了兩款國產飛機的研發,作用太重要了

(中國空軍伊爾76運輸機)

2008年5月,在四川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後,解放軍空軍和陸軍航空兵在第一時間加入了搶險救災的運輸序列中,然而此時卻出現了令人尷尬的問題——在大型運輸機方面,中國空軍在2008年僅有不足10架從俄羅斯進口的伊爾76MD運輸機。

10年前的地震,加速了兩款國產飛機的研發,作用太重要了

(上爲直8直升機,下爲直9直升機)

如果說大量零碎物資還可以靠數量較多的運8中型運輸機和民航客機分批運送的話,震區急需的大型機械則不得不依靠大型運輸機調運。同時,運輸機的起降和調度本身就會佔用較多的時間和機場容量,而這兩點恰恰是震區最寶貴的。如果多架中型運輸機完成的運輸量能用一架大型運輸機搞定,那麼整體的運輸救災效率也必然大大提高。

10年前的地震,加速了兩款國產飛機的研發,作用太重要了

(直20直升機)

可惜的是,當時的中國空軍實在是抽不出更多的大型運輸機了。與此同時,伊爾76運輸機還擔負着災區傘降載機的任務,由於道路被地震毀壞,救災前期大量物資的運送只能依靠有限但快捷的空運完成,中國空軍幾乎是將手頭上幾架伊爾76的運輸效率發揮到了極致,同時還動用了幾乎全部的運8運輸機和不少民航班機協助物資運輸。

10年前的地震,加速了兩款國產飛機的研發,作用太重要了

直20

而在此期間,美國空軍僅僅出動了兩架C17運輸機就爲美國救援隊運來了幾乎全部救災裝備,這讓中國空軍感受到了切切實實的差距與壓力,進而促成了運20運輸機研發工作的加速。

在陸航直升機方面,當時的中國陸軍航空兵已經初具規模,擁有了數百架運輸直升機,但是在抗震救災時,直8和米17系列直升機暴露了機動性較差,對着陸場要求高,難以像黑鷹直升機那樣靈活地執行山區搜救和運輸任務。

而直9和直11雖然機動性較好,但是其載重又過小,運輸效率偏低,也很難加裝必要的醫療急救設備,這對震區搜救和傷員搶救不利。同時使用多年的黑鷹直升機本身也暴露了航程偏短等問題。

10年前的地震,加速了兩款國產飛機的研發,作用太重要了

黑鷹直升機

可以說,汶川地震搶險行動也爲直20的研發提供了寶貴的參考。爲此,直20在借鑑黑鷹直升機的同時還加大了油箱和貨倉容積,進一步滿足瞭解放軍陸軍航空兵的需要。

“5·12”汶川大地震不僅僅是一場災難,更是一場難得的實戰。解放軍在救災過程中不僅僅磨練了戰鬥精神,更爲自身裝備發展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