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篇《滴滴 請你給死去的空姐一個交代》刷爆朋友圈。據瞭解,21歲空姐於5月5日晚從鄭州駐勤酒店搭乘滴滴順風車前往市區途中遇害。警方證實,作案人員是滴滴司機,身上攜有兇器,目前兇手仍在潛逃。

21歲空姐被順風車司機殺害,滴滴這次又刷屏了

關於滴滴司機辱罵、騷擾、威脅以及毆打乘客的新聞屢見不鮮,甚至還有殺害、強姦等刑事犯罪事件。近一個多月時間內,滴滴已因司機侵犯乘客問題多次刷屏,篇篇10萬+。

4月1日,網友孟婆發表了《滴滴,今天我想和你聊一聊》,稱滴滴優享司機企圖性侵,以及滴滴客服受理投訴不嚴肅等問題,閱讀量10萬+。

4月29日,一篇標題爲《我被滴滴司機打的左眼軟組織塌陷》的微信文章在朋友圈中被大量轉發,身爲滴滴投資人的當事人在文中詳細敘述了遭遇“滴滴打人”的經過,閱讀量10萬+。

爲何滴滴屢屢出現社會惡性事件?這與平臺存在司機監管機制漏洞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人車不符現象十分普遍,網約車業務催生了龐大的虛假產業鏈。不符合資質的司機購買虛假信息矇混註冊,埋下安全隱患。雖然滴滴在APP中提示乘客注意人車不符現象,但平臺並沒有從源頭上採取措施制止“馬甲車”的現象,因此很容易成爲犯罪事件滋生的溫牀。

21歲空姐被順風車司機殺害,滴滴這次又刷屏了

此外,滴滴作爲一個共享平臺,廣泛吸收社會車輛,與司機不存在僱傭關係。雖然運營模式很輕,但在司機管理方面沒有足夠的約束力和威懾力,來預防犯罪事件的發生。以深圳爲例,警方去年6月公佈的數據顯示,深圳警方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就接到1322起涉及滴滴司機的報警電話,包括:服務糾紛、搶劫、毆打乘客、猥褻、強姦等。

儘管每次惡性事件發生後,滴滴都表示萬分悲痛和愧疚,但一切似乎都沒有改變。2016年5月,深圳寶安女教師被滴滴司機殺害一事發生後,滴滴表示,正在與公安機關聯手建立更完善及時的布控系統和偵破聯動機制,也將在內部進一步完善司機安全和服務信用系統。歷史何曾相識,兩年過去了,滴滴的管理體系依舊沒有改變,鄭州空姐被殺害5天后,滴滴仍未有效提供尋找肇事司機的線索。

缺少有力的預防機制和事後補救措施,滴滴平臺類似的社會惡性事件想必仍將無法避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