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複利的第二個重要因素:儘量控制虧損次數和幅度

關於負複利的第二個影響因素:我們要儘量控制虧損的次數和虧損的幅度。第一個結論是一定要避免出現大的虧損,不管你賺一百倍也好,一千倍也好,只要你歸零了,以前賺的不管多少倍它都是沒有意義的。

影響複利第二個重要因素:儘量控制虧損次數和幅度

有一個說法我覺得還是挺有道理的:錢是賺不完的,但真的有可能虧完。你只要在這個市場裏面沒有離場,你就始終處於風險之中。這是我們在做投資當中一個非常基礎的概念。

在長期的投資過程當中,比如說這一張圖我們選的時間週期是二十年,在這麼長的週期裏面,你一定會遭遇若干次的熊市,或者某些極端的情況,所以出現若干較大虧損的風險始終是存在的。

影響複利第二個重要因素:儘量控制虧損次數和幅度

我剛纔舉的每年增長15%的例子,持續二十年我們可以增長15倍。初看這個表格的時候,我也沒有感覺,後來我才明白這個表格每年15%的複利它是一個什麼水平——一個大師級的水平。

如果我們把投資週期拉長到二十年,能夠達到15%複利的實際上在全球都沒有幾個人。巴菲特有52年的投資記錄,他的平均年收益率是多少?19%,這已是神一樣的回報了。

所以,我們做投資一定要改變觀念。不是說今天我買了一隻股票,明天我就要漲停,今年我就要賺幾倍幾倍。如果要長期投資,你首先要確定如何在市場中能不能生存下來並控制好風險。

影響複利第二個重要因素:儘量控制虧損次數和幅度

穿越了二十年的歲月以後,真正能夠實現財富增長的關鍵點在什麼地方?剛纔我說了兩點,第一要控制大的風險對淨值的殺傷力,第二在長期的投資過程當中要控制虧損的次數。如果發生了虧損,還要儘量控制虧損的程度。

巴菲特在52年有投資業績記錄的過程當中,真正可怕的記錄是他控制虧損的次數和幅度:在巴菲特伯克希爾的淨值統計表上,在52年的投資過程當中,只出現過2年的虧損,我感覺這纔是神一樣的記錄,恐怕是很難被打破的一個記錄。

影響複利第二個重要因素:儘量控制虧損次數和幅度

而且他虧損的兩年中,一年不到7%,一年不到10%,虧損的幅度都是很有限的。而在52年當中,他收益率最大的一次只有50%多。

他的財富增長有一個堅實基礎:控制了虧損的次數及幅度。在穩定的基礎上,在控制風險的基礎上,實現了財富的穩步增長。

那麼我們的思路是不是要改變一下?第一,我們把週期稍微拉長;第二,我們把注意點從獲取收益轉換到迴避虧損。當我們把這個角度換了以後,對我們長期的投資收益是非常有好處的。

影響複利第二個重要因素:儘量控制虧損次數和幅度

我還要特別提一下第一欄的表格:十年取得50%的收益,十年取得-20%的收益。可能有的朋友會說我爲什麼不可以長期取得50%的收益呢?爲什麼50%的收益以後,接下來就是比較大的回撤呢?

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符合客觀現實的情景。

剛纔我說到大起大落,“大起”的背後隱含着“大落”的風險因素。我們看基金的收益率排名,往往都是今年的前十名在第二年可能會出現在後十名,或者是繼續出現在前十名。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影響複利第二個重要因素:儘量控制虧損次數和幅度

因爲所謂的好業績、超高的業績,一定是用極端手段取得的,比如單股重倉、或者押某一個行業、或者頻繁的輪動,甚至風險再高點加一些槓桿等等。

業績要超常的好,一定是用極端的手段或策略,但是極端的手段或策略都隱含有極端的風險。

我覺得在評估我們自己的收益率,在評估基金經理的收益率的時候,一定要拉長週期。實際上很多越是瘋狂的、收益率越好的基金,它的生命週期可能就越短,因爲它始終靠着一個極端的策略謀取高收益率。

影響複利第二個重要因素:儘量控制虧損次數和幅度

在潛在的風險沒有爆發時,它可能一直往上升,而且增長幅度可能很快,但是一旦風險爆發,回撤的幅度一定是巨大的。

這又回到我們剛纔所說的關於負複利的第一個因素,一旦出現了較大的虧損,那麼對長期複利收益率的影響是很大的。這裏我特別強調一下,比如某一年我們虧損了30%,你一定不要認爲只是這一年你虧了30%,你應該把它看成在這之前你所有積累的財富虧了30%。

影響複利第二個重要因素:儘量控制虧損次數和幅度

複利是利滾利,但是一旦虧損起來,實際上你以前所有的利潤都會承受虧損,所以投資大師說不要虧損。二十年前我們就看到這句話,但作爲我來說,真正理解它,真正把它融入到我的投資體系,真的是花了一二十年的時間。

關注《期贏家》微頭條,天天早間送福利!!!

期贏家

羅賓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