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不能在朋友圈瞭解一個人?

我想人體現在成長上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對同一件事情,有着截然不同的兩種看法。

過年的時候,《還珠格格》的重播上了熱搜。

我侄女在家看,她說小時候看只覺得皇后是個很壞的人,小燕子很可憐。

現在看感覺就不一樣了,能看到一個頗有情商且審時度勢的令妃,在令妃的對比下,皇后的作爲也只是一位失寵皇后應有的反擊。

我忽然意識到,眼前的姑娘真的長大了。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就是他開始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判斷體系、有了自己的主見,對事物的判斷不再是,你如何輸出,我如何判斷。

而是你輸出你的,我自有判斷。

獨屬於你個人的判斷力,纔是最寶貴的財富。

經常有文章會告訴你一些公式,比如真正愛你的男人會給你花錢,真正愛你的男人會花時間陪你。

可後來你會發現,他和文章寫的不一樣,你也能感受到他的愛意。

那可能是他用心給你做的燭光晚餐,他或許不會花很多錢,但他也真的在努力爲你創造驚喜;

也可能是他最近總是加班沒時間陪你,可你能感受到他加班回家在你額頭的吻,因爲他承諾過,要給你一棟房子,一個家。

所以愛,沒有公式,不是別人怎麼說就怎麼去考慮。真正的愛意,藏在一日一日的相處裏。

我們都說要找一個對你好的人在一起,但這個好的標準,就在你心裏。

爲什麼不能在朋友圈瞭解一個人?

世界可以沒那麼複雜,但你的頭腦不能簡單。

我們身邊總是不乏出現傳言,他們習慣惡意揣測和詆譭別人。

有的爸爸開車送女兒去一次學校,就傳出某學院女學生被富商包養;

偶爾去次酒吧被有心人遇上,就變成了別人口中的妖豔賤貨;

看到同事和領導一起在外喫飯,就成了某人口中巴結領導的小人。

很有可能因爲誤聽了哪次傳言,就對某個人產生先入爲主的防備感。

之前有位員工從別的公司跳槽來我這裏。

恰巧我和他之前的同事認識,一次見面聊起來,對方聊了很多他與前公司之間的矛盾,話裏話外直指他的人品。

但共事的時候,我發現他不像傳聞那樣。

一次加班後我試探的問:“你當初爲什麼辭職?”

他卻跟我開了個玩笑,搖搖頭說:“不可言傳啊,老闆。”

一句玩笑道盡無奈,又沒有落下任何話柄。

不知道他曾經經歷過什麼,但他絕口不提上家公司的不好,就已經獲得我許多好感。

要知道,這世上的傳言越多,“不可言傳”這四個字就越珍貴。

眼見尚且不一定爲實,耳聽爲虛就更顯而易見了。

爲什麼不能在朋友圈瞭解一個人?

遇見的人越多就越會發現,所謂的傳言和詆譭背後總有利益。

楚王很寵愛魏美人,鄭袖嫉妒就跟魏美人說,大王覺得你的鼻子不好看。

從此魏美人就習慣用扇子捂住自己的鼻子。

後來,鄭袖在楚王耳邊讒言說:“魏美人總用扇子捂住鼻子是因爲討厭楚王身上的怪味。”

楚王就命人把魏美人的鼻子割下來。

最後因爲聽信讒言,楚王失了江山,魏美人斷送了未來。

所以,當你聽到傳言時,不是帶着主觀性去求證,而是思考當下說壞話的人,有什麼好處?

人很簡單,簡單到我們可以因爲一個簡單的段子捧腹大笑;

人也很複雜,複雜到說話的用意不僅僅在於表面。

你可以簡單,但你不能不預防複雜。

傳聞無疑是世界上最虛無縹緲的東西。 曾經的風評不好,不一定代表此人不好,也有可能是他遇人不淑。

人生大多數的失敗不是錯在自己判斷失誤,而是因爲沒有堅持自己的判斷,聽信了別人的讒言。

要知道人生是你自己的,即便要錯也該錯在自己的判斷裏,即便要修正判斷標準也該由你親自操刀。

輸也要輸在自己手裏,纔不枉此生。

爲什麼不能在朋友圈瞭解一個人?

並不是所有的標準,你都要跟隨。

不人云亦云,心中有獨到的見解,纔是你千錘百煉人生裏不可或缺的力量。

《使徒行者》裏,古天樂說過一句臺詞:

我無法選擇自己的身份,但我能選擇救什麼樣的人。

或許我們無法改變別人的想法,也無法改變傳聞的好壞,但我們可以立場堅定地選擇,做什麼樣的事,做什麼樣的人。

別人說的話聽聽就好,判斷只有自己能下。

心有主見,不聽傳言。

原文作者:末那大叔,1米89的溫情大叔,微信公衆號:末那大叔,私人微信:modashu777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