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規律性認識引領經濟行穩致遠(思想縱橫)

來源:人民日報

“五個必須”的規律性認識爲我們做好經濟工作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動依據,同時也爲我們進一步認識經濟規律提供了理論座標和實踐路徑。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結了做好新形勢下經濟工作“五個必須”的規律性認識。這一規律性認識來源於經濟工作實踐,回答了做好新時代經濟工作的一系列根本性問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五個必須”的規律性認識,爲我們做好經濟工作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動依據,同時也爲我們進一步認識經濟規律、更好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理論座標和實踐路徑。

規律反映事物的本質聯繫。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我們黨除了人民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必須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才能確保我國改革發展始終着眼於人民利益、始終標定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當前,改革進入深水區,發展處於關鍵期,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我們要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化危爲機、轉危爲安,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必須依靠黨中央掌舵領航。

規律表現爲大勢,大勢蘊含着規律。在短期問題與長期問題交織、週期性問題與結構性問題疊加的複雜局勢中,必須從長期大勢認識當前形勢,認清我國長期向好發展前景。也只有這樣,才能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突出重點、帶動全局。當前,雖然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矛盾錯綜複雜,但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的,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不動搖,更多采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

規律的把握和運用關鍵在度,過與不及都會違反規律。所謂真理往前多走半步就會成爲謬誤,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尤其需要把握好激發市場活力和防範經濟風險的平衡,處理好穩定總需求與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關係。這就必須精準把握宏觀調控的度,主動預調微調、強化政策協同。

規律體現社會主體的共同意志、普遍訴求。我們黨一貫主張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始終堅持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無論是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還是部署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無論是着力解決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還是不斷增強人民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是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有針對性主動引導市場預期的具體體現。

社會規律的形成和實現,離不開人的實踐活動。做好經濟工作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全局工作強大合力。這就要求我們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深化國資國企、財稅金融、土地、市場準入、社會管理等領域改革,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創造公平競爭的制度環境;降低全社會各類營商成本,加大基礎設施等領域補短板力度;增強微觀主體活力,發揮企業和企業家主觀能動性,促進正向激勵和優勝劣汰;等等。

習近平同志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歷史發展有其規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只要把握住歷史發展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奮發有爲,銳意進取,人類社會就能更好前進。”規律已經揭示,航道已經開通。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大機遇,我們充滿信心、努力追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