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梁羽生丨寫盡風流名士,卻和太太白首終老,讓金庸自愧不如

從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病逝於悉尼,已經過去整整十年之久。

當時悼念這位“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輩,亦狂亦俠亦文好朋友”,“自愧不如”的金庸,也在去年離開了人世。

1954年,太極派掌門吳公儀、白鶴派掌門陳剋夫因在報紙上相互攻擊,爭執不下,相約澳門比武。香港有五千人觀戰,澳門的賭場也跟着大發橫財。

儘管只不過打了幾分鐘,就以太極拳掌門人,一拳打得白鶴派掌門人鼻子流血而告終,這場比武仍轟動一時。三天後,陳文統以梁羽生爲筆名的第一篇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開始在《新晚報》連載。新武俠的時代由此開篇。

紀念梁羽生丨寫盡風流名士,卻和太太白首終老,讓金庸自愧不如

在評價自己的武俠創作地位時,梁羽生曾這樣說過:“開風氣也,梁羽生,發揚光大者,金庸。”

金庸則在回憶梁羽生時評價,“梁羽生這個人很古板,唸書念得好,人很正派,他寫東西喜歡講求有根據。我們過去是同事,印象很深的是,他每天下午都喜歡買幾兩燒酒回公司喝,邊喫燒肉邊喝酒。 ”

梁羽生的武俠世界,比起金庸的虛虛實實,歷史感更爲厚重。他年少時打下的篤實的國學功底,又與一代大家饒宗頤、金應熙等亦師亦友,即使是寫起武俠小說這樣的大衆文學,也很愛掉書袋。小說常以詩詞開篇,比如《七劍下天山》的卷首詞《八聲甘州》,筆下人物也經常提詠。也因此,很多評論家認爲金庸寫邪派比寫正派成功,梁羽生則擅長寫名士風流。

紀念梁羽生丨寫盡風流名士,卻和太太白首終老,讓金庸自愧不如

梁羽生說,最能體現他“俠”精神的人物是張丹楓和金世遺。張丹楓比較靠近儒家,心中有一個道德觀念,金世遺比較接近道家,本身沒有一個規範,可能會有一些小過錯,但本性是善良的,整體還是好的。

紀念梁羽生丨寫盡風流名士,卻和太太白首終老,讓金庸自愧不如

比起金庸,梁羽生更像老派的文人。退隱之後,梁羽生還創作了不少文學類的作品,比如研究對聯的《名聯觀止》、對過去師友的回憶散文《筆花六照》,《文心俠骨錄》更讓人見識了他深厚的詩詞功底。他一生只與太太林萃如一人談過戀愛,直到垂垂老矣始終如一。梁羽生的看法是:“太太是一生一世的,不講那麼多浪漫。激情可以維持多久?我要比較平靜安穩的感情。”

紀念梁羽生丨寫盡風流名士,卻和太太白首終老,讓金庸自愧不如

梁羽生的小說也多次被改編成電影,早期由《少林寺》的導演張鑫炎執導的《雲海玉弓緣》《俠骨丹心》和《白髮魔女傳》早已成了70年代香港武俠片中的經典力作,也正是張鑫炎鼓動徐克拍攝梁羽生的經典之作《七劍》。由張國榮、林青霞主演,于仁泰導演的《白髮魔女傳》也成就了兩人深入人心的銀幕形象。

紀念梁羽生丨寫盡風流名士,卻和太太白首終老,讓金庸自愧不如

梁羽生、金庸一直被並稱爲新派武俠小說的重要代表,但兩人境遇並不相同。封筆之後的金庸,經常成爲媒體的焦點。而梁羽生則退隱刀光劍影的江湖,在澳大利亞隱居。比起金庸作品的反覆翻拍,梁羽生作品翻拍的電視作品評價高的並不多,或許也是後來名聲不如金庸的原因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