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在多數中國人的眼裏,這樣的問題會是一個笑話,會認爲是在胡說八道。世界經濟實力最強、經濟總量全球第一,比排名第二的中國高出7萬億美元的美國,會有70%的人掏不出1000美元。但是,美國的相關調查結果,就是如此。

據《今日美國》報道:去年,GoBankingRates對5000多名美國人進行的調查發現,他們之中有62%的人儲蓄少於1000美元。之後,GoBankingRates再次向美國人提出問題:他們的賬戶裏有多少存款?這次參與調查的有7,052名美國人。 結果呢?69%的人儲蓄少於1000美元。

如何看待70%的美國人掏不出1000美元錢?他們的錢都到哪裏去了?

美國人的1000美元,與中國的1000元人民幣是基本相當的,甚至可以說還不一定有中國的1000元人民幣值錢。但是,富有的美國人就是沒有存款、沒有儲蓄。那麼,他們的錢都到哪裏去了呢?

美國人的錢到哪裏去了,很簡單,花掉了。而且,不象中國人,是花在買房上,而是花在其他消費上,如旅遊、購物等。也就是說,即便美國人沒有存款、沒有儲蓄,他們也未必有住房、有別墅。很多的美國人賬上是空的,名下的資產也不多。而不象中國人,要麼賬上有存款,要麼名下有資產。就算有房貸,名下的房產卻是不假。

如何看待70%的美國人掏不出1000美元錢?他們的錢都到哪裏去了?

說到底,還是中國人與美國人的消費觀念不同。中國人喜歡存錢,美國人喜歡花錢。喜歡花錢的美國人一輩子都在享受幸福生活、享受花錢的樂趣,喜歡存錢的中國人卻在一輩子艱難地存錢,品味存錢的苦惱。到頭來,美國人沒有給子女留下遺產,卻讓自己幸福了一輩子。中國人給子女留下了遺產,卻讓自己辛苦了一輩子。

存錢和花錢,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也是完全不同的。美國經濟主要看消費的臉色。只要居民手中有錢,經濟立馬就會很有生氣。以全球金融危機以後的情況爲例,美國稍稍在就業上動番腦子,居民手中的錢增加了,消費立即行動起來,並對經濟產生強烈的拉動作用。而經濟被拉動以後,又進一步刺激就業、帶動就業,從而讓居民手中的錢更多,消費的能力更強,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也更強,形成良性循環。

如何看待70%的美國人掏不出1000美元錢?他們的錢都到哪裏去了?

中國同樣出臺了刺激經濟的政策,只是,中國的經濟刺激政策,是投資,帶動的是房價上漲,以及居民購房熱情的大增。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也能帶動經濟的增長。只是,房地產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更多的是暫時性、階段性、局部性的,而不象其他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具有可持續性、全方位性。所以,中國的經濟復甦沒有美國的快,也沒有美國的明顯。

所以,從70%的美國人沒有1000美元存款也可以看出,他們的消費意願是非常強烈的,消費觀念是非常超前的。他們始終堅持先消費再存錢,讓消費給自己的生活帶來積極的影響,對幸福帶來強烈刺激。所以,美國老太太可以貸款買房,一輩子還貸、一輩子住在自己的房子裏。中國老太太卻一輩子存錢,直到老了才勉強買房。

如何看待70%的美國人掏不出1000美元錢?他們的錢都到哪裏去了?

切不要以爲美國人沒有存款,就認爲美國人沒有中國人富有。總體上講,美國人比中國人富有多了,只是他們的消費觀念很超前,才使得他們口袋中的錢不多,手中花出去的錢卻很多。這就是兩國人在消費方面的不同,也是兩國經濟拉動力的不同。

如何看待70%的美國人掏不出1000美元錢?他們的錢都到哪裏去了?

當然,讓中國人完全學美國那樣的花錢方式,也是不現實的。敢於花錢,除了消費觀念之外,還有一個社會保障的問題。美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已經相當健全。所以,美國人敢花錢。中國在這社會保障方面,還有許多短板,還不是很健全。看病、入學、就業、保險等都還比較滯後,存錢來保障以後的生活,也是需要的,是不能不考慮的問題。所以,要解決消費問題,重要的是要解決老百姓的後顧之憂。沒有了後顧之憂,消費的動力才能大大增強,消費對經濟的作用纔會越來越明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