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物種起源方面,關於恐龍並沒有完全滅絕,而是化作了長羽毛的恐龍,進而進化爲鳥類的說法,於近代開始盛行。但是一直缺乏證據。今天中國科學家發現的這塊遠古化石,很可能將會改變有關鳥這類物種起源的看法。

我們知道,鳥類在從陸地或居住在樹上的動物進化成能飛的生物之前,身體必須要發生許多變化——它們必須在保持強健骨骼的同時變得更加輕盈。發生這種情況的方法之一是通過將骨頭(如手指)融合成翼尖,而其他許多骨頭則簡單地消失在進化過程中。到目前爲止,科學家們的共識是,這種變化直到陸基恐龍滅絕時才發生。

(這隻鳥現在是已知最古老的化石遺蹟,上圖顯示了它的主要部分的骨融合。)

現在,中國團隊發掘的新化石的新證據表明,鳥類進化成功的時間將被推遲4000萬年左右。他們研究的遺骸中,有一隻名叫翼龍格尼斯·達平方尼斯(伊南奇人)鳥,曾經生活在今天的中國東北地區。

這隻鳥類化石的出現,代表了迄今爲止發現的第二個此類事件。研究人員報告說,這是研究鳥類起源非常好的條件。中國的古生物學家報告稱,這隻鳥的手骨和骨盆束帶都很清楚。更確切地說,融合發生在髂骨、主要掌骨、坐骨和恥骨。他們指出,在白堊紀早期的鳥類中,這樣的融合鮮有報道,而且這些鳥類的生長模式似乎與現代鳥類相似。

這項發現填補了一些空白,由於缺乏化石證據,很難追蹤陸地動物向鳥類的過渡。隨着新標本的發現,更多關於骨融合和動物飛行進化史的細節正在出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