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月1日,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與《管理世界》雜誌社共同舉辦的金融開放與發展學術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王國剛表示,我國銀行業70年的發展歷程留下了很多歷史經驗,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銀行要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爲第一要務。王國剛從中總結了銀行業五點歷史經驗:第一是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爲第一要務。

本報記者 呂東

6月1日,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與《管理世界》雜誌社共同舉辦的金融開放與發展學術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王國剛表示,我國銀行業70年的發展歷程留下了很多歷史經驗,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銀行要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爲第一要務。

在此次學術研討會主旨演講環節,王國剛以回顧中國銀行業70年爲題,介紹了我國銀行業的特點和歷史經驗。在今天中國的金融體系中,銀行業佔了整個金融體系的85%以上。王國剛從中總結了銀行業五點歷史經驗:第一是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爲第一要務;第二是要堅持符合國情的銀行業發展模式;第三是要堅持發揮國有功能的銀行業發展機制;第四是要堅持穩步有序地推進金融創新;第五是堅持強化法治和嚴格監管。他認爲,中國金融業的歷史經驗將指導我國金融業未來的發展,此外還能給其他的發展中國家提供重要啓示。

針對當下廣泛受到關注的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王國剛指出,銀行並非沒有給小微企業貸款,而是貸款的規模還不夠。未來銀行對小微企業支持還要加強,但小微企業不要只有一條路,在融資方面應該拓寬融資渠道。

此外,西南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研究院院長甘犁以在會上介紹了基尼係數與中國實踐、轉移支付與增長紅利、消費增長與經濟增長的貢獻關係、以及“負所得稅”機制設計與隨機試驗等學術前沿熱點。他表示,低收入羣體的邊際消費傾向更高,加大向該羣體的轉移支付,可促進消費、降低中國經濟對出口和投資的依賴、實現經濟轉型。

(編輯 上官夢露 策劃 呂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