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重離子醫院開業三年 臨牀研究上有哪些新突破?

CPTN訊,5月8日,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質子重離子中心(以下簡稱:重離子醫院),迎來開業三週年。

三年來,重離子醫院一直注重臨牀研究與創新,根據臨牀病例積累的療效情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圍繞運動靶區呼吸門控技術應用、不同腫瘤病種粒子治療的劑量給予方法和最佳治療模式等臨牀關鍵問題,聯合國內外相關治療及研究機構開展了多項前瞻性臨牀研究,探索建立減少粒子治療次數、提高重離子治療比例的中國“本土化”診療方案。

1、前列腺癌重離子照射次數

目前,前列腺癌的重離子治療次數已從起初的23次減少至16次,並正積極開展劑量遞增第三期研究。

2、複發性頭頸惡性腫瘤照射次數

複發性頭頸惡性腫瘤的治療,已由原來的以質子治療28-33次調整優化爲目前以重離子治療18-24次。

3、粒子治療微小實性結節性肺癌和乳腺癌

鑑於粒子治療肺癌和乳腺癌在“無創”且可大大降低後期放射損傷方面的優勢,醫院臨牀團隊重點推進了粒子治療微小實性結節性肺癌和乳腺癌的技術攻關,已成功收治微小肺癌22例(其中最小病竈0.6cm)和乳腺癌20例。

4、自主研發旋轉治療牀等設備

重離子醫院放射物理團隊結合臨牀診療實際情況,自主研發了旋轉治療牀、等中心旋轉治療椅、粒子治療限束設備等粒子治療輔助設備。旋轉治療牀、等中心旋轉治療椅的臨牀使用,增加了放療醫生對粒子射束入射角度的選擇,滿足多角度粒子照射的需求,拓展治療系統的適應證範圍,進一步提高了治療效率和設備利用率;粒子治療限束設備的應用,讓質子重離子射線更爲精準、銳利,更適用於眼部腫瘤的質子重離子治療。

5、研發國內第一套質子重離子治療流程軟件

在粒子治療系統設備的信息系統更新研發方面,醫院經約2年研究,自主研發了國內第一套更爲適合質子重離子的治療流程管理信息系統(TIMPS),並已正式投入臨牀使用。該套系統替代了醫院原先使用的國外版本,極大提高了與醫院質子重離子系統設備的匹配度,這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套質子重離子治療流程的軟件系統。

作者 SPHIC供稿

質子重離子就醫渠道

請掃描下面的二維碼或閱讀原文進行填寫

上海重離子醫院開業三年 臨牀研究上有哪些新突破?

▼粒子線放療新媒體,質子重離子就醫渠道請點擊本文左下角閱讀原文進行填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