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入夏,走出門越來越成爲一件需要勇氣的事兒。畢竟在戶外,稍有不慎就會收穫 " 忍者神龜 " 或者 " 高原紅 " 造型。

相比曬黑只是失去了 " 一白遮百醜 " 的優勢,一旦曬傷,不僅顏值斷崖式下降,還會加速皮膚衰老,增加罹患皮膚癌的風險。

爲了美麗,更爲了健康,你需要多瞭解一點防曬!

相信你一定被這樣慘烈的對比圖刷過屏,

圖片來源:sohu

一場 " 洗滌靈魂 " 的戶外之旅將他們生生地從俊男靚女變爲爹不親孃不認的 " 挖礦青年 "。但是," 變黑 " 並非戶外運動的絕對後果。只要防曬做到位,戶外達人一樣可以白到發光。

戶外防曬,防的是什麼?

無論是武功山三天的短線拉練,還是太平洋山脊小徑幾個月的長距離徒步,每天暴露在烈日下的時長超過 6 小時,皮膚被曬傷的幾率大大增加。

紫外線強度隨海拔升高而增強。圖片來源:vitamindwiki

而在高海拔地區徒步或登山,紫外線會更加強烈,對皮膚造成的傷害更大。所以戶外人防曬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必要選項。

防曬不止防曬黑——被曬時,皮下微血管擴張會把較多的血液帶到皮膚表面,導致一系列不適。其中,皮膚髮紅變黑都是小事,嚴重時會引起以下症狀:

水泡;

圖片來源:hearstapps

褪皮;

一位戶外人之前和被曬脫皮後的對比。圖片來源:sohu

增加危害內臟器官和免疫系統的概率;

甚至出現休克;

誘發各類皮膚病甚至皮膚癌。其元兇就是UVA和UVB:UVA 能使人患白內障和視網膜灼傷;UVB 可能引起眼角膜炎和皮膚癌。

波長最短的 UVC 被臭氧層阻隔,基本無威脅;UVB 部分可穿過雲層到達皮膚的表皮層,將皮膚 " 越曬越紅 ";波長最長的 UVA 穿透力最強,能將皮膚 " 越曬越黑 ",到達皮膚的真皮層,直接損傷細胞的 DNA。圖片來源:laforme.pixnet.net

曬傷後的層層煎熬——被 UVA 和 UVB 傷害後,會經歷以下階段:

第一階段,曬傷部位呈界限清楚的發紅、變熱狀態,感到刺痛。

圖片來源:summitclimbing

第二階段,通常在 24 小時後,曬傷部位顏色變黑變深,但說明情形好轉,水腫已消。

圖片來源:velocrushindia

第三階段,恢復期會出現乾燥、脫皮現象,表明好轉。

圖片來源:USnews

如果不想讓皮膚經歷痛苦的恢復過程,就要採取正確的防曬措施,別等到脫皮才後悔莫及。

化學品防曬

提起防曬,千萬不要談太陽光而色變,只有紫外線是將皮膚曬黑、曬傷、曬老的元兇。爲了抵擋紫外線中的 UVA 和 UVB,防曬霜便應運而生了。

防曬霜視成分區別有物理防曬和化學防曬兩種類型。物理防曬像盾牌一樣蓋在皮膚上,反射、折射或散射掉紫外線;而化學防曬則像塊海綿,在紫外線造成損害之前將它吸收掉。

防曬霜標識——出現在瓶身的各種防曬術語常讓人眼花繚亂。其含義分別如下:

SPF 值,即 Sun Protection Factor,是防曬霜理論上阻止皮膚變紅的時間。SPF 值越大,越能延緩曬傷。在不作任何防曬措施時,曬傷只需要 10 分鐘。而當塗抹足量 SPF 15 防曬霜時,曬傷需要 10 分鐘 x 15 = 150 分鐘。

產地歐洲的防曬霜同時表示抗 UVB 和 UVA 的防護能力。圖片來源:adasakademija.lv

在高原、海邊等日光強烈的地方進行戶外活動時,最好選擇SPF 值>30的防曬霜或直接選擇運動型 ( Sports ) 防曬霜。

PA 值,用於衡量防曬霜對 UVA 的防護效果。PA 值由 "+" 到 "++++" 不等,加號越多,有效防曬黑的時間越長。在炎炎夏日參加越野跑或騎行,應選擇 PA+++ 或以上的防曬霜更安全。

圖片來源:bananaboatlover

Broad Spectrum ( 廣譜防曬 ) ,表示該防曬霜同時有 UVA 和 UVB 雙防能力。當在西藏、尼泊爾等高海拔地區走線時,用帶廣譜防曬標的防曬霜能將 UVA 和 UVB 同時抵擋在皮膚外,安心運動。

圖片來源:tenlittlecanvases

此外還有Boots星級評定系統,同 Broad Spectrum 類似,也表示防曬霜 UVA 和 UVB 保護的比率。基本市面上都是三星起,最高五星。

正確塗法——對待防曬霜千萬不要惜量,畢竟測定防曬係數時的用量大約爲 2.0mg/ 平方釐米。面部和頸部最好用防曬霜,可以塗得均勻。最好每次 1-2 毫升,直觀一點就是一個指尖左右的量。如果擔心塗得不夠,就再擠點。

圖片來源:runnersworld

夏天進行徒步、爬山、騎行、游泳等身體部位暴露在陽光下的活動時,最好選擇噴霧式的防曬產品,因爲身體防曬一次性塗抹面積大,防曬噴霧用起來方便又省時間,休息時一噴就可以了。

適時補塗——防曬產品的補塗時間可參考 SPF 值。通常防曬效果在 2 小時內會消退,SPF 值高的防曬霜雖然抗紫外線時間長,但在適用高 SPF 值的場景下,紫外線通常更強烈。因而戶外運動中要常補常塗,最好每隔 2-3 小時補塗一次。

圖片來源:jessieonajourney

高風險成分的防曬用品慎用——最心碎的不是戶外運動中曬脫皮,而是塗錯防曬霜掉層皮。同所有化妝品一樣,防曬霜也有存在爭議的成分:

二苯酮 -3(Oxybenzone,俗稱 BP3)。BP3 讓人又愛又恨,因爲它雖然對 UVA 和 UVB 都有阻擋效果,但它滲透性強,能被皮膚大量吸收,誘發光敏性皮炎。也有研究指出 BP3 會干擾內分泌,可能導致癌症,看到這種爭議防曬劑需慎選。

卡松(甲基異噻唑啉酮,俗稱 MIT)。MIT 作爲一種高效防腐劑被廣泛用於化妝品和個人護理用品。但該成分有較強致敏性和刺激性,雖然在防曬霜中用量較小,但不建議敏感肌使用。

全身防曬來 " 硬 " 的

防曬霜作爲化學品防曬,是整個防曬系統中最後的一環。在此之前,更應做到位的是物理遮蔽。穿着防紫外線的衣褲,是全身防曬的基本要求。

頭巾——萬能的頭巾被戶外愛好者玩出各種花樣,其中作防曬面罩、頭帶是其常見用途。在長途騎行和徒步過程中可以有效阻擋紫外線,是面部防曬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戶外頭巾的多種用法。圖片來源:bushcraftusa

爲抵擋在海邊游泳時的驕陽,又出現一種 " 臉基尼 " 的全能面罩,讓面部幾乎沒有一寸暴露的肌膚。

模樣是一言難盡了些,但防曬效果還是槓槓滴。圖片來源:thestar

帽子——和頭巾一樣,遮陽帽也是最常見也最有效的面部硬防曬必備品。在戶外戴的帽子最好帽檐夠大,或者是全檐帽,在選擇上更具多樣化。

遮陽帽相比頭巾透氣性能更好。圖片來源:AliExpress

太陽鏡——無論是攀巖、騎行還是滑雪、登山,強烈的陽光會刺的人們睜不開眼。太陽鏡除了遮光,也是阻擋眼部紫外線的利器。

如果不想一次騎行或滑雪後變成 " 忍者神龜 " 同款,那麼帶 UV 標識的太陽鏡值得擁有。"UV-400" 的鏡片能阻擋全部紫外線,可 100% 地反射、吸收紫外線。圖片來源:saltstrong

臂套——夏季短袖上身,胳膊是最易被曬卻經常被忽略的部位,一次騎行或是徒步,在烈日暴曬中裸露一兩個小時,胳膊就會被曬紅曬腫。一對臂套(以深色爲佳)既不影響舒適度,又能給手臂以基本保護。

小夥伴週末去郊區徒步爬山,暴曬兩小時胳膊已經明顯分層,次日的灼痛更讓人難忍。

遮陽傘——很多徒步者在徒步過程中並不喜歡穿防曬服,而更傾向於做個 " 傘黨 ",將紫外線通過傘面反射出去。

一把合格的遮陽傘需要同時滿足兩個要求:

UPF ( 紫外線防護係數 ) >40

UVA 的透過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