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葉炎是角質蹄壁下層和蹄底肉樣血管組織的一種急性或慢性炎症,多發生於奶山羊,其發病率可高達10%以上。

一、羊蹄葉炎病因

急性蹄葉炎多發生於分娩時或突然變換飼料之後,或者伴發於腸毒血癥、肺炎、乳房炎、子宮炎或過敏反應等情況下。

慢性蹄葉炎常發生於精料過食或腸毒血癥輕度發作之後。春季的草含蛋白量高,也可能成爲病因之一。

二、羊蹄葉炎症狀

急性蹄葉炎通常於分娩後與子宮炎同時發生。病羊體溫升高達41℃左右,強迫起立和行走時,表現極度痛苦,觸摸蹄時有熱感。這種蹄葉炎通常很少與肺炎或急性嚴重過敏反應同時發生。

在奶山羊更爲常見的是慢性隱性發作的蹄葉炎。因此,只有在蹄子發育不正常和不願行走時才能發現。由於病羊長期站立,常導致蹄子向上捲曲而變爲“雪橇蹄”,或者由於病蹄一半負重,導致蹄底一側顯著較厚,而無法全面着地。由於病羊前蹄疼痛,常跪地休息和喫草,或者跪下作轉圈運動。長期跪地和不能運動的結果,可造成前胸狹窄,食慾減少,因而病羊逐漸消瘦,奶量大爲降低,給奶品生產帶來一定損失。

三、羊蹄葉炎預防

1.蹄葉炎是高產而管理粗放的奶羊羣的大患。爲了使奶羊達到最高生產能力而不發生慢性蹄葉炎,必須重視經常的精細的飼養管理。特別重要的是,要避免突然給予大量濃厚飼料。

2.定期修剪蹄子,使其正常負荷體重和進行運動。

3.有計劃地定期接種腸毒血癥菌苗。

四、羊蹄葉炎治療

奶山羊的急性蹄葉炎往往難以治癒,必須抓緊時間,採用綜合療法。

1.採用對蹄子有益的溫包法。用熱酒糟、醋炒麩皮等(40~50℃)溫包病蹄,每日1~2次,每次2~3小時,連用5―7天。

2.採用抗組織胺療法,注射苯海拉明2~3毫升,並結合靜脈注射電解質,以利毒物的排除。

3.當子宮有感染時,應給子宮內灌注10份等滲鹽水和1份過氧化氫溶液,促使腐敗物從子宮排出,然後灌注抗生素。

4.對發生難產的羊,應及時使用縮宮素,幫助子宮復歸。產後24~36小時胎衣不下者,可採取“胎衣不下”的療法,促進胎衣排除。

5.當因變換飼料、過食料或營養過於豐富的粗飼料而引起山羊停食時,應內服硫酸鈉100~120克或石蠟油80~100毫升,以幫助解除瘤胃酸中毒和排除毒物。

親愛的養殖朋友們,關注微信公衆號:(每日生豬報價/dfj878),有什麼養殖方面的問題,行情分析,養殖疑惑,疾病防治 ,政策解讀我們會有專業老師第一時間給你回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