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郭嘉不死,何來天下三分?

江山如此多嬌,引得無數英雄競折腰,剎那間,風起雲湧,白骨成堆,戰鼓擂,馬嘶嚎,爾等倒背寬刀,殊不知,誰早已洞察了其中奧妙,一勝令下,安靜了本來的煩囂,留下那冰冷的屍體受風雨的侵擾,又是誰在沙盤上冷笑,看似佔盡先機,其實也不過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罷了。

在三國時期,很多人都覺得智慧的化身就是諸葛亮,但是事實上,在很多人的文獻中對於諸葛亮的評價都不是最高的,因爲在諸葛亮之上有一個人,他比諸葛亮更加具有大局觀,這個人就是曹操的謀士,他的名字叫做郭嘉,字奉孝。

郭嘉,他從小就特別喜歡和長輩理論,並且有一些很獨特的見解,往往能讓那些長輩啞口無言,而且,他這個人大局觀非常的重,在成年之後就去投靠當時名聲極大的袁紹,在袁紹身邊待了幾年之後,發現這個人不會用人,所以就離開了袁紹,去投奔曹操。這個時候,袁紹是勢力最大的人,也是最有前途佔領江山的人,但是,就是在這個時候,郭嘉離開了他,這不得不說需要很大的勇氣和魄力,這要比三顧茅廬的諸葛亮選擇劉備還艱難,這其中就有一個命題,那就是捨得,最後郭嘉也的確得到了曹操的重用,在曹操這邊大放光彩。

但是,郭嘉並沒有類似諸葛亮那樣大的權力,因爲在曹操這邊做大之後,曹操擁有非常多的謀士,不像劉備,就剛需一個諸葛亮,同時,曹操這個人又生性多疑,所以,雖然郭嘉在這裏地位非常的高,但是權力卻並不大。

在《三國志》,稱郭嘉爲一代鬼才,它雖然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但是留下的佳話卻也不少,尤其是在建安二年,最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當時曹操被張繡給偷襲,慌亂逃走,而袁紹則寫信侮辱,導致曹軍和軍心大頹,而這個時候,郭嘉站出來,一連舉個十個例子,證明“公有十勝,紹有十敗”,分析的頭頭是道,讓曹操和軍心大振,也確定了他在曹營智能團的核心地位。

建安三年的時候,劉備投靠曹操,郭嘉給曹操的建議是不可殺,但是要軟禁起來,但是曹操沒有聽從郭嘉軟禁的建議,反而和劉備更加親近,最後放虎歸山,讓曹操一直後悔不已,沒有聽取郭嘉的建議。

同年九月,一位三國時期非常有名的人-呂布,這在郭嘉給曹操的建議中隕落,而這個時候,郭嘉纔剛剛開始他宏偉且短暫的一生。到了建安五年,劉備的老婆和大將都被曹操給擒了,而出謀劃策的正是郭嘉,他知道袁紹優柔寡斷,也知道劉備人心未穩,迅速攻打劉備,劉備是必敗無疑,結果不出郭嘉所料,而最妙的一筆當屬孫策遇害一事,因爲當時曹操和袁紹打的不可開交,孫策則因此而坐大,擁百萬之衆,據說要乘機攻打曹營,如果事真按着這個方向發展,那麼曹營必然瓦解。

但是郭嘉卻預斷,孫策性情親率,雖擁百萬之衆,卻和一人無異,必然會死於刺客之手,果不其然,孫策尚未渡江,便在打獵過程中被射殺,於是,孫權接手,從此穩坐江東,再不逾越跨界,這或許是個巧合,但是郭嘉對人的分析理解,卻能從這裏看出,要遠高於諸葛亮。

對於諸葛亮來說,他總是善於用人心去賭,但是對於郭嘉來說,他好像是一開始就知道結果一樣,尤其是平烏桓之役,郭嘉充分的詮釋了“兵貴神速,奇兵制勝”的道理。但是,也就是因爲這一戰,郭嘉由於環境惡劣,水土不服,結果英年早逝,曹操也趴在過郭嘉的靈位前嚎哭了好久,直到赤壁大戰之後,曹操還會暗自嘆道:如果郭嘉在此的話,自己何必淪落如此。

而後世對郭嘉的稱讚也是非常的多,比如毛澤東,劉備,羅貫中等等,都有着對郭嘉的高度讚賞,奈何天妒英才,若不是郭奉孝去的早,東漢末年也未必三分,只是,歷史就是如此,很多人雖然滿腹經綸,可依然逃不過命運的裁決,無論是諸葛亮,周瑜,還是郭奉孝,他們都是在命運的輪盤中倒下的,而不是所謂的兵器。

參考文獻:

陳壽《三國志》

羅貫中《三國演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