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689年清俄簽訂《尼布楚條約》,確定了清朝對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兩岸以及庫頁島土地的主權,沙俄在黑龍江流域的入侵遭遇巨大挫折。到《璦琿條約》簽訂前,沙俄勢力已經在事實上侵入黑龍江以北,因爲人口的巨大劣勢,清朝對沙俄在黑龍江地區的入侵無能爲力。

說起《璦琿條約》,很多人對奕山咬牙切齒,如何沒有這個膽小如鼠,被沙俄一通槍炮就嚇破膽的黑龍江將軍,清朝可能根本就不會在一槍不發的情況下割讓超過60萬平方公里的外東北土地,今日我國疆域依然可以抵達外興安嶺。

一人之力喪失60萬土地?奕山簽下的《璦琿條約》是偶然還是必然?

真的是這樣嗎?當然真的不是。因爲1860年《璦琿條約》的簽訂,不是清俄鬥爭的過程,而是結果,至少是階段性結果。

清朝和沙俄在東北地區的爭奪,從1643年哥薩克侵入黑龍江流域就開始了。

此時的哥薩克,雖然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但人數畢竟只有幾百人,在康熙皇帝解決了三藩之亂,收回臺島後,發動兩次雅克薩之戰,就幾乎將這支侵入黑龍江流域的哥薩克騎兵全部消滅,成爲黑龍江兩岸的實際控制者。

1689年清俄簽訂《尼布楚條約》,確定了清朝對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兩岸以及庫頁島土地的主權,沙俄在黑龍江流域的入侵遭遇巨大挫折。

一人之力喪失60萬土地?奕山簽下的《璦琿條約》是偶然還是必然?

按理說,作爲傳統意義上的歐洲國家,沙俄在西伯利亞的侵略擴張是一本萬利的生意,雖未達到拿下黑龍江的目標,但沙俄幾乎將整個西伯利亞全部納入版圖,已然是最大的贏家。

但對於緯度較高且缺少優良港口的沙俄而言,沒有得到黑龍江被當時和後來的沙俄統治者認爲是巨大失敗和奇恥大辱,在《尼布楚條約》簽訂後的150多年時間裏,歷代沙俄統治者一直對此耿耿於懷。

但耿耿於懷的沙俄卻從未真正只是耿耿於懷,因爲在《尼布楚條約》簽訂後不久,沙俄就開始捲土重來,雖然未走法律程序,但沙俄對外東北的入侵愈演愈烈,就和之前沙俄鯨吞西伯利亞的無恥做派一樣。

一人之力喪失60萬土地?奕山簽下的《璦琿條約》是偶然還是必然?

乾隆年間,沙俄勢力侵入庫頁島,和自南向北推進的日本勢力遭遇,雙方在庫頁島地區劍拔弩張,而作爲宗主國的清朝卻對此一無所知。

其實說一無所知並不準確,因爲此時的清朝是明知庫頁島淪陷卻無能爲力。

一方面,作爲少數民族王朝,清朝爲鞏固統治,實行嚴格的民族隔離政策。長城成爲漢族與蒙古族的隔離牆,東北地區的柳條邊則將滿漢蒙三族的勢力範圍進行了嚴格劃分。

出於保護龍興之地的需要,漢族和蒙古族在200多年時間裏不允許進入東北,防漢蒙之心甚於外族的思想,使這裏在清末以前一直是真正意義上荒無人煙的白地,清朝能夠保護東北的措施只有一紙《尼布楚條約》。

一人之力喪失60萬土地?奕山簽下的《璦琿條約》是偶然還是必然?

當時的黑龍江將軍轄區,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闊面積,總人口卻只有10多萬,加上這裏氣候寒冷,滿族人口生育率低,黑龍江地區的軍事存在幾乎忽略不計。

另一方面,蒙古一直是清朝的心腹大患。在兩次雅克薩之戰前,西域的準噶爾汗國就一直威脅着漠北蒙古和清朝的中原地區。

康熙皇帝通過多倫會盟將漠北蒙古納入清朝版圖後,準噶爾汗國的威脅始終如影隨形。雖然清朝在1759年徹底平定天山南北,但西域作爲清朝和沙俄拉鋸爭奪的區域,始終不夠平穩,吸引着清朝的大量精力。而此時的英國已經完全殖民印度,正從西藏方向不斷對清朝發起挑釁,這導致清朝始終在東北地區力不從心。

一人之力喪失60萬土地?奕山簽下的《璦琿條約》是偶然還是必然?

到《璦琿條約》簽訂前,沙俄勢力已經在事實上侵入黑龍江以北,因爲人口的巨大劣勢,清朝對沙俄在黑龍江地區的入侵無能爲力。

再加上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清朝在南方自顧不暇。更可怕的是自1851年以來,太平天國運動席捲南方半壁,清朝在英法聯軍和太平天國的聯合衝擊下搖搖欲墜,對東北地區沙俄的入侵更加有心無力。

儘管奕山簽約後,清朝最高統治者咸豐皇帝不予承認並撤了奕山的職,但清朝很快就不得不在1860年的《北京條約》予以承認,於是黑龍江以北的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從法理上徹底脫離清朝,成爲沙俄的領土。

所以,60多萬國土的丟失,是清朝歷史和現實作用的必然結果。

一人之力喪失60萬土地?奕山簽下的《璦琿條約》是偶然還是必然?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