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中小學生已經開始寒假生活。1月21日、22日,記者走訪發現,剛放假,就有個別孩子到河面溜冰、在街頭燃放鞭炮,存在很大安全隱患。同時,隨着春節臨近,低溫燙傷、異物卡喉也進入高發期。

寒假緊繃安全弦 看好自家熊孩子遠離安全隱患

人民公園東側的白浪河邊,幾名孩子在溜冰網魚,非常危險。

沒大人陪同,孩童溜冰網魚很危險

21日上午,市民肖先生向記者反映,他在外出遊玩時,看到人民公園東側的白浪河邊上有一羣兒童在玩耍,還有幾人嘗試着撈魚,而且沒有大人看護,非常危險。

隨後,記者來到肖先生反映的地點,遠遠便聽到了嬉鬧聲。白浪河兩側有明顯的結冰,中間位置的冰層已經融化,只見七八名孩子站在河西側的鵝卵石上,還有一人嘗試着走到冰面上溜幾下。沒過多久,這些孩子便離開了。

在附近遛彎的市民馬先生告訴記者,這些孩子十歲左右,在此處玩了半個小時,多人在冰層上滑冰,相互比着誰滑得更遠。“白天光照好,冰層不斷融化,萬一掉下去就麻煩了。當時我還勸阻了幾句,孩子們根本不聽。”馬先生說,還有的孩子拿着地網,到河邊網魚。

對此,濰坊004潛水俱樂部隊長三毛表示:“冬季尤其是寒假期間,是孩子溺水的高發期。目前,氣溫逐漸回升,冰層開始融化,表面看似厚厚的冰層其實已經不穩定了。因此,大人要看護好孩子,孩子也要提高安全意識,遠離河流、水庫等流域。”

寒假緊繃安全弦 看好自家熊孩子遠離安全隱患

在民生東街與鳶飛路交叉口附近,兩名孩子在燃放鞭炮。

燃放鞭炮玩得歡,當心意外被炸傷

隨着春節臨近,不少家庭開始購買鞭炮。在一些孩子眼中,鞭炮更是一種玩具,喜歡燃放鞭炮取樂。然而,因爲操作不當或者鞭炮本身存在質量問題,很容易發生意外。

22日上午,記者在早春園小區看到,一個六七歲模樣的孩子,手裏拿着劃鞭,像劃火柴一樣一邊走一邊玩。

隨後,記者來到民生東街與鳶飛路交叉口附近的一條小巷子裏,時不時傳出“啪啪”燃放鞭炮的聲音。走進去一看,兩名小學生點燃一個鞭炮後,捂着耳朵迅速離開。他們還會把鞭炮放到土層裏,模仿電視裏“爆破”的場面。“這些鞭炮都是從家裏拿出來的,拆開後,一個個燃放着玩。”一名小學生說道。

此外,一些孩子回老家過春節,看着大人燃放鞭炮,就跟着模仿,如果燃放不規範,很容易被炸傷。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多名急診科醫生表示,近年來,雖然被鞭炮炸傷的患者有所減少,但在寒假、春節期間,依然會有個別孩子前來就診,受傷的部位多是眼睛和手部。

醫生提醒,未成年人要遠離鞭炮。如果眼睛被煙花爆竹炸傷,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千萬不能用水衝,以免水與鞭炮中的化學物質產生反應,造成眼睛燒傷。也不要用手揉眼睛,以防傷口受壓後擴大。如果眼部出血,應用乾淨的紗布等蓋住,趕緊就醫。如果發生手、面部被炸傷或燒傷,應立即遠離熱源。如果皮膚表面能看見異物,要立即取出,用乾淨的冷水沖洗,儘快送醫。

大人春節忙碌,孩子易發燙傷意外

記者在各大醫院走訪時瞭解到,近期多名孩子發生低溫燙傷事故。

“上個週末,7歲的兒子考完試後在家裏玩耍,一不小心碰到了爐子上的水壺,灑出來的熱水正好燙在胳膊上。”來自昌邑市圍子街道的張女士對記者說,事發後,她立即將孩子的棉衣扒了下來,然後送到濰坊市人民醫院,好在燙傷不是太嚴重。

每年春節期間,大人忙於接待親朋好友,孩子在沒有人看護的情況下,往往容易意外燙傷。廚房是燙傷的重災區,浴室和客廳也容易發生,因此,大人一定格外留意。

對此,市人民醫院燒傷科劉醫生表示,春節前後,一般家庭都比較忙碌,這段時間,一定要讓孩子遠離廚房、煤爐,以免熱液和熱油濺到孩子身上。另外,熱水瓶、熱飲等易引起小兒燙傷的危險品,要放置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飯桌上的熱湯也要注意。

劉醫生提醒,一旦發生燙傷,要把患處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20-30分鐘。燙傷時穿着衣服,不要急切脫掉,而是先用自來水衝。如果衣服、鞋襪和皮膚粘在一起,切忌強拉硬扯,可在燙傷處塗上一些藥膏,然後用乾淨紗布包紮,如果傷勢嚴重應立即送醫院治療。

孩子喜食零食,當心異物卡住喉嚨

寒假期間,尤其是春節時候,孩子們到親戚家串門,自然少不了堅果類的零食。然而,個別孩子喫堅果不留意,一不小心就會卡住喉嚨。記者從城區多家醫院瞭解到,每年節假日期間,被堅果卡住喉嚨的事情時有發生,另外,也有孩子被魚刺、骨架等卡住食管或喉管。

對此,濰坊市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苑鐵軍表示,誤入氣管的異物有爆米花、沙琪瑪、蛋糕、果凍等軟食物,還有瓜子、花生等硬物體。這些異物進入小兒氣管,會引起嗆咳、氣促,如果異物正好卡在聲門處,或聲門下頭,情況嚴重的還能導致窒息,窒息幾分鐘後,就容易因爲長時間腦缺氧導致腦死亡。

“假日期間,監護人要看護好小孩,尤其是幼兒,最好不要給其喫堅果、果凍之類的零食,儘量將堅硬的食物弄碎再給孩子食用,還要讓孩子細嚼慢嚥,不要逗玩、嬉笑,也不要斥責、嚇唬,避免孩子哭鬧、跑跳嗆着。”苑鐵軍表示,對於幼兒經常玩的玩具,家長要定期檢查零部件是否鬆脫,電池、螺絲釘、藥丸等小物品是否放在安全地方,以免孩子誤服。

記者 鄧永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