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震耳欲聾的爆響中,重型火箭彈拖着長長的火光撕破夜空,飛過無人區射向對面的以色列陣地。調兵遣將六年後,伊朗終於撇開作爲掩護的小弟,第一次披掛上陣與以色列爆發地面衝突。

5月10日,也就是川普宣佈退出伊核協議的次日凌晨,不勝憤怒的波斯人無處爆發,將泄憤的矛頭對準以色列,調集重炮猛轟戈蘭高地的以軍,而向來不懂得忍讓二字的以色列國防軍立刻給予痛擊,將伊朗火箭炮陣地作爲回報。

伊斯蘭革命衛隊首次炮擊以色列陣地,並使用BM-27大口徑火箭炮(資料圖)

午夜重炮來襲

5月10日凌晨12時10分左右,以色列控制的戈蘭高地地區突然響起防空警報,有一股武裝人員從戈蘭高地停火線對面敘利亞一側發動炮擊,有二十多發火箭彈射入以軍防區內。以軍部署的“鐵穹”攔截系統將大部分火箭彈在空中摧毀,另外有幾枚火箭彈擊中建築設施,但損失不大,沒有任何軍民傷亡。

美國大嘴總統剛撕毀協議,這兩國就開打了!

與此同時,有伊朗背景的黎巴嫩媒體公佈視頻顯示,數門重型多管火箭炮在黑夜中集火猛烈炮擊,據稱共向以軍十個哨所射出五十多枚火箭彈。這種產自俄羅斯的BM-27多管火箭炮採用與戰術導彈相同的八輪全地形底盤,每枚220毫米火箭彈能攜帶重達一百公斤的高爆或子母彈頭。全部16個發射管在20秒內就可以射完,瞬間向敵軍陣地十幾噸的TNT。由於系統龐大複雜,吊裝火箭彈需要專用的工程車輛,一般武裝人員玩不轉這種裝備。

由於此前伊朗多次發出戰爭威脅,停火線附近也觀察到不少異動,戈蘭高地的以軍立刻用炮擊回懟,將部署在庫奈特拉的伊朗BM-27火箭炮發射車打爆。以色列空軍也出動戰機空襲伊朗人在大馬士革南郊的祕密情報中心、後勤基地和彈藥庫。

戈蘭高地前途未卜

敘以雙方在戈蘭高地停戰四十多年,如此規模的突發地面交火相當罕見。更令人緊張的是,情報顯示開炮的並非敘利亞政府軍,而是入駐該國的一支外國志願部隊——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的聖城旅。

以色列控制的戈蘭高地原本屬於敘利亞。由於俯瞰以色列水源地加利利海和農業區,自第一次中東戰爭起,敘以雙方多次圍繞這塊寬不過二十公里的狹長山地大打出手。即使在相對緩和的時期,耕田的拖拉機也經常被敘軍射來的炮彈摧毀。1967年,以軍將敘政府軍從戈蘭高地打跑。六年後“贖罪日”戰爭再次爆發數千戰車對決,敘利亞險些突破戈蘭高地將以色列趕下大海。

眼下的戈蘭高地類似不戰不和的三八線,由聯合國藍盔部隊將扭打在一起的兩家隔離。雖然調查顯示超過七成以色列人反對將戈蘭還給敘利亞,但土地換和平的可能性一直存在。2007年,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曾祕密聯繫敘利亞老總統阿薩德,探討用歸還戈蘭高地來換取伊朗勢力完全從敘利亞撤出。2008年,以方還通過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繼續牽線,但在老阿薩德過世後此事擱置。

2006年黎巴嫩真主黨在34天內向以色列城市發射3900枚火箭,造成1500多人傷亡

伊朗一直堅持“25年內滅亡以色列”的國策,是黎巴嫩真主黨和加沙哈馬斯兩支宗教極端武裝的金主,但多年來又一直憑藉與以色列地理上的重重大漠阻隔而得以身免。

美國大嘴總統剛撕毀協議,這兩國就開打了!

2011年敘利亞內戰之後,情況繼續發生變化。伊斯蘭革命衛隊和真主黨極端武裝等武裝藉機入駐敘利亞。七萬外國軍隊囤積十五萬發重型火箭彈,取代了巴沙爾阿薩德的敘政府軍,成爲內戰地面部隊的主力,經濟困窘的敘軍甚至需要伊朗軍援來開餉。

時至今日,戈蘭高地最終和黎巴嫩一樣,變成了伊朗一個新的前線,土地換和平再無可能。

以色列總理在俄羅斯59勝利日閱兵式上會見普京,商討應對伊朗在敘利亞擴軍的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