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标语:诉说75年前的记忆

文/钟茂富

图一

漫卷的风云飘过75年,终于在2006年的夏天,曾经的红色历史得到认可,武平县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

留存在武平县象洞、桃溪、东留等乡镇的200多条红军标语、文告,一直在无言地告诉我们当年的历史。75年来,武平的乡亲用当年追随红军闹革命时的虔诚,一代一代守着它,读着墙上的繁体字,如同认着红四军战士年轻的脸。

时在1929年2月初,红四军主力由江西进入武平。1930年6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与红六军二纵队会师于武平。1932年2月,红十二军再次攻克武平上杭。红军到来后,第一件事就是让群众明白———“共产党是工人农人的军队,国民党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图一),雄浑的笔触,以它的铁划银勾点燃了土地革命斗争的熊熊烈火———“实行苏维埃的土地法”(图二),成为世代耕田人的梦想,在1929年至1934年间,武平先后建立了20个区、170多个乡的苏维埃政府,各区乡工农群众追随红军打土豪、分田地,并从土豪、民团手中收缴了大量武器,建立了赤卫队、游击队和儿童团。

图二

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武平县被毁灭村庄12个,绝灭1130户,被杀耕牛1313头,荒芜土地6462亩,被烧毁房屋2745间。尽管血雨腥风一次又一次袭来,但只有10余万人的武平县,先后有4000多名青壮年参加了工农红军,出现了“妻送夫,父送子,兄弟父子双双当红军”的感人场面。他们随主力部队转战南北,大部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被正式认定的革命烈士达964人,更多的成为无名英雄。

静默的红军标语,尽管书写在山村偏僻角落的墙壁上,但却发出火一样的颜色,温暖着后来人的眼睛。历史,将永远铭记武平,铭记武平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所做的贡献。□

(摘自《红色文化周刊》)红军标语:诉说75年前的记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