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早期敢於在華爾街亮劍的“中概股“戰狼羣

戰狼,就是具有中國式英雄主義精神的人物。凡有人羣的地方,必有戰狼出沒。簽下軍令狀,喝下誓師酒,用熱血譜寫職業使命,以“狼性”執着向目標前進、志在巔峯的叫“戰狼”;危機中,能像狼一樣去戰鬥,不把一時失敗當成終點,縱使流血犧牲也不會被打倒的也叫“戰狼”。

“出海戰狼”,是指中國到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博弈的“跨國鬥士”,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公司。

出海,敢在華爾街亮劍的“中國戰狼”

文/司馬

有人說,幾乎每個企業家都懷揣一個上市的夢想,這話並沒說絕對,卻切實道出了上市對於企業對於企業家的誘惑之大與魅力之深。

能夠到全球第一大證券交易市場——美國紐約交易所上市,更是很多中國公司的嚮往和追求。

有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有88家中國公司在紐交所上市,佔全部亞太上市公司的70%,而僅2018年,中國上市公司就佔紐交所所有海外IPO公司的68%。

改革開放41年來,中國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國海外上市趨勢也呈跨越式發展。從1992年的華晨中國、1993年的上海石化,兩年間每年都僅有一家公司敢於勇喫螃蟹,成爲中國最早的紐交所上市公司,到目前中國上市公司佔據紐交所海外上市公司的超半壁江山,可以想像,在中國持續開明開放的大環境下,中國“出海戰狼”也付出了艱辛和血汗,其中有成功也有失敗,有歡笑也有哭泣,可謂悲喜交加,也唯其如此,他們才堪稱敢在華爾街亮劍的“中國戰狼”。

本文僅以紐交所爲例,以歷史爲軸,以活躍在世界證券市場上與“資本之狼”共舞的跨國公司鬥士們爲點,從縱橫兩方面,給大家講述中國公司海外上市的故事。

上海石化,在紐交所上市

至今成功存活的首家中國企業

從1993年12月起,上海石化成爲中國首家在紐交所掛牌上市至今依然成功存活的公司。

1992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分水嶺。1992年年初,鄧小平“南巡講話”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當年10月的“十四大”明確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方針,市場化改革成爲了共同的目標。市場化改革的核心之一就是國有企業改革。

這年年初,上海石化成立了改革發展工作研究組,原上海石化副總經理周耘農擔任了股份制課題組小組長。4月,周耘農赴京找到了當時在體改委任職的李青原,向其提出上海石化該不該搞股份制、發行股票上市問題。5月,李青原與高西慶、劉紀鵬等四位專家到上海石化實地調查,在可行性報告中建議上海石化分離輔助性和社會生活性資產後,可國際國內市場同時上市。之後體改委聯合12個部委,由劉鴻儒負責,兩次赴上海石化現場辦公。在當年港交所與中國證監會商談內地企業赴港上市過程中,上海石化始終成爲具體操作的樣板,也是各方默認的第一隻H股。經過了一年多的多方推動,1993年7月26日,上海石化在香港聯交所和美國紐交所同時登場。

在此之前,華晨中國於1992年10月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上市,這是中國首家海外上市公司。公司股票上市第一天,即成爲當日紐約股幣交易量活躍的股票,在大市走低的情況下,股份一日之內上漲25%。華晨中國汽車在海外成功上市,爲中國企業融入並利用國際資本市場創造了一個嶄新模式。遺憾的是,2007年7月5日,華晨中國在經歷了從虧損到輝煌再到虧損的曲折過程後,宣佈退市。

因此,有很多人把上市後一直存活至今的上海石化,當作紐交所上市成功的首家案例。

當時,在紐交所掛牌的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薈聚了通用、英特爾、IBM、福特、麥道、杜邦等諸多的國際著名大公司,加入他們的行列,是許多公司的夢想,上海石化成爲其中的佼佼者。2000年的時候,曾有報道總結說:上海石化上市7年來,以良好的財務結構和優良的經營業績在國內外資本市場贏得了聲譽。在歐美市場,上海石化被譽爲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成長型公司。上海石化引起了世界各地投資者的廣泛關注,國際著名大公司相繼上門洽談業務合作意向。國際資本市場通過上海石化的成長進一步看好中國石化工業。

上海石化今天能夠發展成爲中國規模最大的煉油化工一體化、高度綜合的現代化石油化工企業之一,成爲中國發展現代石油化工工業的重要基地,少不了資本市場的角逐與助推。

無論是華晨中國還是上海石化,中國公司的股票越過太平洋,加入華爾街,掀開了中國企業走向全球的歷史新篇章,也標誌着“中國戰狼”從此開始出征國際核心資本市場。

金融危機前的行業第一”:

有時嘹亮歡歌,有時哀鳴悲啼

華晨中國與上海石化兩家公司海外上市的漫漫長征路,十分真實地演繹了資本市場的榮耀與悲傷,上市與退市的如影隨形。

但自從中國打響了美國紐交所上市的第一槍,它就像信號彈,瞬間照亮了中國企業通往紐交所的前行之路。從此,這條路上的夥伴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有時嘹亮歡歌,有時哀鳴悲啼。

這裏僅以2008年金融海嘯之前的上市數據做統計,1992—2008年,中國在紐交所上市公司達到50多家,各行各業都爭先恐後紛紛出海,也不再僅僅限於像上海石化、中國石油這樣的大型國有企業,在改開大背景下欣欣向榮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也伸展其強力翅膀,飛越大海和洋流,去上市,去融資,去博弈。下面是一批當時不同行業紐交所上市的“行業第一”。

1994年,華能國際成爲中國大陸在紐交所上市的第一家電力公司。

1996,廣深鐵路成爲中國大陸在紐交所上市的第一家鐵路運輸類公司。

1997,南方航空成爲中國大陸在紐交所上市的第一家交通類公司。

1997年,中國移動成爲中國大陸在紐交所上市的第一家通訊公司。

1998年,兗州煤業成爲中國大陸在紐交所上市的第一家煤炭公司。

2003年,飛鶴乳業成爲中國大陸在紐交所上市的第一家乳品公司。

2004年,中芯國際成爲中國大陸在紐交所上市的第一家電子公司。

2006年,新東方成爲中國大陸在紐交所上市的第一家教育機構。

這其中,除兗州煤業、飛鶴乳業、中芯國際3家公司已經退市,多數國家隊上市公司都依然挺立在美國資本市場中。

2007年這一年內,據粗略統計,中國大陸在紐交所上市公司達21家,單說居 “行業第一”的上市公司就有:軟件業的東南融通、醫藥業的先聲藥業、房地產業的鑫苑置業、新能源業的古杉集團、農村牧漁業的華奧物種、公用商貿業的橡果國際、互聯網業的巨人網絡等7家,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這7家都是民營企業,但除鑫苑集團和橡國國際2家公司至今仍在美股市場搏擊,其餘5家均已先後退市。

2008年,中國鋁業成爲中國大陸在紐交所上市的第一家金屬公司。

上市與退市,都是資本市場的正常現象,特別是像美國紐交所這樣的成熟市場,與本土新興市場有很多不同,如:有強大的集團訴訟,對發行人、中介機構追責高效有力;投資者結構不同,機構投資者長期佔市值60%以上;投行專業能力和聲譽約束機制極強,利益與客戶高度綁定;會計師、律師等中介機構專業水準相對較高等。

另據WRDS數據顯示,1980--2017年期間,美股市場仍上市和已退市的公司數合計達到26505家,扣除6898家存續狀態不明的公司,仍處於上市狀態的公司5424家,佔比28%;已退市公司14183家,佔比72%。退市公司的數目遠遠高於IPO的公司數目。

相信明白這個道理,看過這些數據,你便不會再爲退市美國而心有慼慼焉。

早期“出海戰狼”:

戰爲第一,退非終點

戰狼,就是具有中國式英雄主義精神的人物。凡有人羣的地方,必有戰狼出沒。簽下軍令狀,喝下誓師酒,用熱血譜寫職業使命,以“狼性”執着向目標前進、志在巔峯的叫“戰狼”,危機中,能像狼一樣去戰鬥,不把一時失敗當成終點,縱使流血犧牲也不會被打倒

的也叫“戰狼”。請看早期出征紐交所資本市場的幾匹“出海戰狼”:

無錫尚德和施正榮:

2005年12月16日,無錫尚德在紐交所鳴鑼上市,這是中國首家在紐交所上市的民營企業。 甫一開盤,公開招股發行價爲每股15美元的尚德便大漲至20.35美元,中盤更是摸高至21.75美元,最後報收於每股21.20美元,上漲幅度高達百分之41%。這個不俗的業績直逼上月在紐交所上市的美國一家太陽能電池公司,讓承銷商大喜過望。同時尚德控股董事長施正榮以23億美元身家成爲中國新首富。

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由澳大利亞籍華裔博士施正榮於2001年1月建立,當時曾成爲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面板和產品製造商。施正榮2005年成功運作無錫尚德在紐交所上市後,2007年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爲全球環保英雄,2008年卻遭遇拐點,他的財富飛流直下,至2012年下滑至30億元,2012年8月18日辭任尚德CEO。2013年3月14-15日,尚德股價兩天暴跌38%,收盤價0.67美元,市值僅剩1.5億美元,美國Maxim集團甚至將尚德股票的目標價下調至0美元。2013年底,無錫尚德宣佈退市。

從一個農村娃到科學家到首富再到瀕臨破產,施正榮的人生軌跡頗富戲劇性。短短7年,從人生頂峯跌入水深火熱的谷底,有人分析:短期債務危機、高負債以及遭遇利益輸送的質疑,成爲壓倒施正榮的三座大山。

在同行眼中,施正榮是位備受尊重並且頗有“長者風範”的先驅,行業內的人更喜歡稱他爲“施博士”。他們認爲施正榮的人品沒有問題,技術沒有問題,對行業的貢獻毋庸置疑。但在行業的發展中,施正榮是“一直被模仿,總是被超越”的極具悲劇色彩的人。

不管怎麼說,無錫尚德作爲中國第一家在紐交所上市的民營企業,它標誌着中國民營企業依靠自己的實力開始進入世界最頂尖的資本市場

新東方與俞敏洪:

新東方作爲民營企業戰績引人矚目。美國當地時間2006年9月7日,被稱爲這年紐交所上市最成功的IPO新東方在20.88美元處結束其第一天交易。與其15美元發行價相比,漲幅爲39.2%,新東方上市令持有公司31.18%股權的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一躍成爲億萬富翁。

俞敏洪1962年出生於江蘇省江陰市夏港街道葫橋村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1980年考入北京大學西語系,本科畢業後留校任教。1988年,俞敏洪計劃出國,由於美國開始對中國緊縮留學政策,留學生的人數大幅減少。環境變化之後,爲了賺錢,俞敏洪約王強等同學在校外辦班開始賺課時費。1990年,北京大學對俞敏洪的創收行爲很不滿,給予了處分。1991年,俞敏洪從北大辭職,和女友租下一間農民房。女友給房東的孩子做家教,俞敏洪在社會上的培訓學校打工。1993年,俞敏洪正式創辦北京新東方學校。1995年,新東方的學生已經發展到了15000人,俞敏洪已經不再考慮出國的事情了,同爲北大教師的徐小平和北大同學王強回國加盟新東方。三人號稱新東方的“三駕馬車”。

2003年,新東方學校註冊成立了新東方教育集團,俞敏洪身兼董事長和總裁職務。

2006年9月7日,俞敏洪帶領新東方在美國紐交所上市,2009年獲得CCTV年度經濟人物 ,2012年獲得中國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界領袖。 2014年11月26日,攜手華泰聯合證券前董事長盛希泰共同創立洪泰基金。而今,俞敏洪麾下的新東方,作爲中國教育培訓領域的領頭羊,其培訓課程、培訓人次和學習中心保有量三項均居全國第一。

俞敏洪無疑是闖進美國資本市場的一匹成功的民營戰狼。

鑫苑與“戰狼”隊長杜猛:

杜猛早在1993年任教時就關注中國企業“岀海”到華爾街。1994年參與999集團到紐交所上市的草案討論和999集團在美國時代廣場的廣告計劃徵求意見稿(1995中國第一家公司在時代廣場的廣告)。在互聯網企業燒錢的早期階段,2005年杜猛、成思危等人蔘與“金融街電訊”離岸公司衝刺紐交所的工作,結果以失敗告終。 後來,作爲紐交所上市公司鑫苑集團執行總裁,杜猛的“命運“欠佳,在他任期內遭遇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這一特殊時期他是“戰狼”隊長。有着非凡的業績和超越心理極限的表現,在壓力大到變形,還具有接受困難接受挑戰接受“無法完成的任務”的勇氣。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最終引發了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嘯。2008年9月15日凌晨,雷曼兄弟公司宣佈破產。這一標誌性事件,拉開了金融海嘯的序幕。接下來美林公司被收購標誌着金融危機的全面爆發。隨着虛擬經濟的災難向實體經濟擴散,世界各國經濟增速放緩,失業率激增,一些國家開始出現嚴重的經濟衰退。隨着危機蔓延,美國2009年實際GDP下降2.5%,爲二戰後最差表現。受海嘯侵襲,金磚國家也黯然失色,作爲新興經濟市場蝴蝶效應明顯而且增強。 杜猛當時就在金融危機的最深處,回想那段經歷,他清晰記得每天市場暴跌,市場銷售額下降到歷史最低點,好像世界末日一般。 可是,世界是屬於勇者的,在至暗時刻,只有信心和“狼的團隊”才能讓你在“危”中堅守,抓住“機”遇,從而重生。2008年,杜猛在徵求公司董事會同意的情況下,向全集團發岀9封信件: 第1封電子郵件是面對美國次級債危機敢於“發股災財”動員令;第2封電子郵件是現金爲王“各地所有項目暫時全線”停工令;第3封電子郵件是“全員營銷”指標令;第4封電子郵件是“生產計劃與銷售計劃及成本控制比例”同步令;第5封電子郵件是“公司主要財務指標披露信息”不變令;第6封電子郵件是“各公司各項積壓隱瞞的歷史問題”曝光令;第7封電子郵件是面對望而卻步“無法完成的任務”死磕令;第8封電子郵件是對工作計劃沒有執行到位的高管“殺無赦”即“問責令”;第9封電子郵件是“中概股”的標杆企業文化“狼性團隊”管理與投資人關係發展報告“狼性令”。這9道金牌在工作中得到有效落實,集團幾千人爲工作指標“殺紅了眼”,嚴防死守底線,向業績目標不間斷衝刺,從而改變了“鑫苑危機四伏的局面”,拼命工作並用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來證明中國公司面對危機管控的經營能力,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極強,這一案例可能是“中概股”公司中獨一無二的。

巨人網絡和史玉柱:

2007年11月1日,巨人網絡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15.5美元,上市首日開盤價18.25美元,收盤價18.23美元,當日最高價20.46美元,最低價17.05美元。其市值達到42億美元,此次上市造就了21個億萬富翁以及186個百萬富翁,同時巨人網絡以市值50億美元超越盛大成爲中國最大的網遊公司,也是在美國發行規模最大的中國民營企業。

1989年,史玉柱借款4000元,創業運作“巨人漢卡”,賺下第一桶金;1997年,珠海巨人大廈爲其帶來數億元債務;2000年,史玉柱開始運作“腦白金”;2005年,史玉柱進軍網遊,推出《征途》免費網遊的新規則,至2007年11月1日,史玉柱作爲巨人網絡董事長帶領公司登陸美國紐交所上市。

經過7年美國出擊,2014年,一則“史玉柱擁有的巨人網絡將從美國股市退市,未來擬在香港上市”的消息吸引了市場的眼球。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爲:巨人網絡在美股估值低的情況下,遊戲公司每年還要給投資人分紅,對遊戲公司來說,赴美上市不是特別值,同時在美國市場也不會有特別好的表現。而香港的上市門檻低,離內地很近,投資人對網遊的商業模式比較認可,能給出比較好的估值。尤其是最近兩年手遊概念股的出現,遊戲公司的估值漲得很快。

巨人網絡最終於2014年7月18日宣佈在紐交所停止交易。史玉柱以退爲進,圖謀東山再起。

新“出海戰狼”:

既具現實意義又富象徵意義

2008年,經歷過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世界經濟漸漸復甦。中國經濟也逐步恢復元氣,進入正常上升通道。令人興奮的是,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也從來沒有停止過進軍海外資本市場的步伐。

2009年有11家中國大陸公司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其中7天連鎖酒店,2009年11月20日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成爲第一家登陸紐交所的中國酒店集團。7天連鎖酒店此次共發行1,010萬份ADS,1份ADS等同於3份普通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0.6%,融資金額達1.111億美元;上市首日收盤價12.5美元,比招股價11美元上漲13.6%。

2010年11月17日, 易車網宣佈在美國紐交所正式掛牌上市。

2010年12月8日,噹噹網CEO李國慶與妻子、噹噹網聯合創始人俞渝敲響紐交所閉市鍾。噹噹網當日在紐交所成功掛牌上市,開盤價24.5美元,截至收盤時,報價爲29.91美元,漲幅86.94%。

  2010年12月8日,優酷創始人兼CEO古永鏘敲響紐交所上市鐘聲,優酷網正式掛牌上市,發行價爲12.8美元,共發行美國存托股票(ADS)15,847,700股,此次IPO共計募集資金約2.03億美元。優酷成功登陸美國紐交所,成爲全球首家在美獨立上市的視頻網站。

當地時間2014年5月8日,獵豹移動在美國紐交所正式掛牌上市。其發行定價14美元,開盤15.25美元,上漲8.9%,最高漲至16.43美元,但隨後低走,收盤報14.10美元,勉強保住發行價。獵豹移動上市首日市值19.5億美元。

  當地時間2014年5月16日,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歐現身紐交所。成立僅4年的垂直化妝品電商聚美優品在紐交所掛牌上市,在首個交易日股價大漲近10%。聚美優品上市首日開盤價爲27.25美元,盤中最高觸及28.28美元,收盤價爲24.18美元,較22美元的發行價漲9.91%。

當地時間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在紐交所正式掛牌交易,馬雲攜8位敲鐘人亮相。阿里巴巴在紐交所敲鐘上市,經過兩個多小時的等待,阿里巴巴的開盤價最終確定爲92.7美元,大漲了36%。截至收盤時,阿里巴巴總市值約爲2400億美元,成爲僅次於谷歌公司的全球第二大互聯網公司。

2016年10月27日,中國民營快遞公司中通快遞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上市,募資約14億美元,成爲美國2016年IPO規模最大的公司。

2017年5月1日,互聯網金融公司“信而富”在紐交所掛牌上市交易,成爲2017年首家在紐交所上市的中國互聯網金融企業。

2017年9月20日,百世集團在美國紐交所正式掛牌上市,以11.48美元開盤,漲幅爲14.8%。

當地時間2017年9月27日,中國企業紅黃藍教育登陸美國紐交所,成爲中國第一家獨立上市的學前教育企業,聯合創始人曹赤民和史燕來出席儀式。紅黃藍教育開盤價24.25美元,首日收盤價更較其發行價暴漲40%。

當地時間2017年11月8日,上海四季教育培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田培慶在紐交所敲響上市鍾,開盤價爲10.2美元。

當地時間2017年11月9日,搜狗正式登陸美國紐交所,開盤價13美元與發行價持平,收盤報13.5美元,較發行價上漲3.85%。

當地時間2017年11月16日,中國貸款超市融360正式登陸美國紐交所,發行價爲每股ADS8美元,低於此前確定的8.50美元至10.50美元的發行價格區間。CEO葉大清慶祝公司IPO成功。

2018年,有15家中國企業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其中包括:中國成人在線教育第一股尚德機構,於當地時間2018年3月23日正式在紐交所掛牌交易,開盤價報13.10美元,隨後股價一路漲超20%後開始回落,收盤報收於11.1美元,較11.50美元的發行價下跌3.48%;“遊戲直播第一股”虎牙,於2018年5月11日成功在美國紐交所掛牌,成爲中國第一家上市的遊戲直播平臺。

這裏特別需要爲中通快遞濃墨重彩寫上一筆:2016年10月27日,當天早晨九點半,中通快遞董事長賴梅松在紐交所敲響開市鍾,其股票定價爲每股19.5美元,高於招股說明書的每股16.5--18.5美元區間。一個小時後,開盤價爲每股18.4美元,開盤價跌破了發行價。當日收盤價,中通快遞的股價爲每股16.55美元,跌幅逾15%。

對於當天IPO的表現,賴梅松表示:“跌一點、漲一點也都正常,不在於一時一刻。我們相信一定會給股東帶來好的回報。”

那一年,中國五大民營快遞公司順豐、韻達、中通、圓通、申通皆在融資上市方面邁出重要步伐。與其它四家在中國A股借殼上市不同,成立於2002年的中通選擇在美國IPO。賴梅松說,到美國上市將使中通品牌得到更多國內外潛在客戶與合作伙伴的認知和信任,有利於跨境業務和國際業務的拓展,有助於建立優質長期的投資者基礎,並藉此機會向國外展示有中國特色的快遞發展模式,讓更多的人瞭解中國快遞和中國市場。2015年中通快遞的中國市場份額爲14.3%,最新發布的2018年 中通快遞的中國市場份額提升到16.8%,中通快遞第四季度業務量爲27.14億件,日均達到2950萬件,只差一步即可邁入日均3000萬件俱樂部。

中國已成爲全球最大的快遞市場。中通快遞作爲一匹戰狼在紐交所出陣,既具現實意義又富象徵意義。

出海上市這列“戰車”上裝滿了“戰狼”隊員,他們在全球最嚴格的“遊戲規則”賽場上與各國“戰狼”團隊去PK,目標只有一個,看誰能完成既定工作計劃,誰能贏得資本市場的青睞和投資者的支持,換句話說:“圈更多的錢”投資給宗祖國的不是散戶的錢,而是美金。對“中國戰狼”而言,就是爭取美金,投資中國。最後,還是用那句老話作爲結尾:

如果你愛一個人,

就把他送到華爾街,

因爲那裏是天堂;

如果你恨一個人,

也把他送到華爾街,

因爲那裏是地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