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市区瑞贝卡大道的建安区将官池镇,

据传在三国时期是将士饮马的地方,

当地也因此而得名。

由于地理原因,镇政府历次搬迁。

其所管辖的秋湖村历史悠久,

与人们熟知的秋湖湿地公园有一定的联系。

历史上,将官池的经济发展如何?

记者走入将官池镇,

探寻该镇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

将官池镇,得名于将官饮马池

将官池镇名从何来?居然是因曹操手下将士经常

5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将官池镇政府。因为许多年轻的干部对将官池的历史发展了解得不多,负责宣传工作的镇领导安排退休干部忽清顺和梅学彬,给记者介绍镇里的情况。梅学彬今年已80岁高龄,他从镇长助理岗位上退休,原来分管农业、林业、水利等工作。

“据《河南省许昌县地名志》记载,相传,东汉末年,曹操在此屯兵,他手下的将士经常在一水池汲水饮马,该地遂得名将官池。”梅学彬说,这个水池位于清潩河游园与张潘路桥交会处以东。在他的印象中,饮马池是一个占地五六亩的大水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将官池是许昌县一区所在地,后改名将官池人民公社,‘文革’期间,又改名为祖师人民公社。”忽清顺回忆,1964年12月,他和另外一个老乡在武汉市当兵。1966年3月,家里人给他们写信,地址就写成了许昌县祖师人民公社。直到1984年3月,根据国务院文件要求,全国取消人民公社体制,实行社(公社)改乡(镇),祖师人民公社成了将官池乡。12年后,将官池乡改为将官池镇。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将官池的历史变迁,忽清顺、梅学彬和记者一起来到距离镇政府两公里的将官池村。在一条东西大街上,忽清顺指着路南的一个两层楼的邮政所说,这里就是当年许昌县一区和将官池人民公社所在地,邮政所的临街房曾是公社的民政所。

“这地方原是一个大地主的院落,后来被充公,归集体所有。”梅学彬说,20世纪70年代,将官池在当时的许昌县算是一个规模较大的人民公社,有四五万人。起初,公社在将官池村的中心街办公,人来人往,出行非常不便。为此,人民公社往村外进行迁移,也就是目前将官池老年公寓占用的地方。

忽清顺说,搬迁后的人民公社办公场所相对宽敞,坐北朝南,建筑格局为中间一条大路,两侧是几排红砖瓦房。

“将官池撤乡改镇后,为了向位于新许路的许昌县政府靠近,也为了让出行更为便利,1998年,将官池镇政府搬迁至现在的瑞贝卡大道上。”梅学彬说。

当日,记者看到,将官池老年公寓南侧路西的一个大门上挂有建安区祖师街道办事处的牌子。

建安区将官池镇政府办公室主任苏涛解释:“前几年,我市的东城区、许昌县进行区划调整,将官池镇的24个行政村,有5个村划归建安区许由街道办事处,11个村划归东城区祖师街道办事处,目前将官池镇只剩下8个行政村,人口也从最早的5万余人变为如今的1.7万人。”另外,东城区祖师街道办事处的办公场所就在将官池村的大街上,但房屋所有权还归将官池镇。

“我们镇政府辖区好比一个圆圈,镇政府位于圆心,圈内的其他位置都不归我们镇管辖,而我们镇的8个村庄都位于圈的外围。”苏涛笑着说,像他们镇的南石庄村在107国道以东的许昌与临颍县交界处,还有的村庄与建安区张潘镇相邻,位于北侧的秋湖湿地公园,也有他们镇管辖的一部分,所以,将官池镇的村落分布较为松散。

秋湖村历史悠久


将官池镇名从何来?居然是因曹操手下将士经常

“我们村之所以叫秋湖,是因为一到秋天,这里的水就特别大。”秋湖村党支部书记徐保合说,“‘文革’时期,我们村群众还从地下挖出了据传是三国时期的船尾和船帮。”

《嘉靖许州志》记载:“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流民聚湖滨,食菱藕之类。知州陈霖因导水别注,纵民取鱼藕自给,赖以存活者甚多。”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先有魏、黄、于、许、田姓居于此地,后有徐姓偕七子从山西迁此,人旺家昌,见村于古湖泊中,遂取名秋湖。秋湖村的不少村民认为,秋湖湿地公园的得名与他们村有关。

说到秋湖人,就不得不提一位叫徐红凡的村民。当日,他正和妻子、儿子在宅基地上建房。得知记者来访,徐红凡放下铁锹,从东屋拿出一长方形匾额。这件黑底实木做的匾额有一米六七高,35厘米宽,四条边被有花纹的铜片包裹,上写“许昌万庆昌药材老栈”几个红字。

“这几个字是清乾隆年间许昌的大书法家马鸿恩所写。”徐红凡说,他们一家四代人从事中医。

清朝时,徐红凡的爷爷就从事中医行业,在许昌南大街经营药材,这块招牌是中医世家的最好见证。在经营药材的同时,他爷爷还专攻咽喉疾病,并且有独特的配方,疗效显著。

“看,这些扎口腔内脓包的大针、压舌用的工具都有上百年历史了。”徐红凡指着从抽屉里拿出来的十几件父辈们留下来的治病工具说。

旁边桌子上放有一本3厘米厚的本子,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蓝色字迹。“咽喉疾病有72种症状,我把治疗相应症状的方法全都写了下来。”徐红凡说。他治病用的中药全部是从禹州市中药材市场购买的,生活中常见的咽喉炎和口腔溃疡,只要用了他配的药,疗效明显。

“许多郑州、平顶山、开封等地的患者慕名来这里看病。”徐保合说,徐红凡配的中药价格低廉,他有10多年都没有涨过价了。

“医生治病救人,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徐红凡说,他给群众治疗咽喉疾病挣不了多少钱,但传承了中医传统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