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重重

經歷了唐玄宗年間的安史之亂(755-763年),唐王朝元氣大傷,眼看着周邊藩鎮做大和邊境地區少數民族崛起而無能爲力。唐朝後半段,雖然大部分藩鎮不割據,即使割據也在名義上奉行大唐的政令,但這只是表面的,內憂外患一旦到了危重程度,唐王朝就岌岌可危。

就這樣小心翼翼維持了百十年,唐朝政局不僅沒有絲毫好轉,反而是愈發混亂。到唐僖宗繼位時的874年,歷史上出現無數次的官逼民反再度上演,關東時逢大旱,而官吏橫徵暴斂,強制徭役,不斷激化矛盾。

老百姓流離失所,“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新唐書·五行志》記載:“關內大飢,人相食”。

五代十國,唐朝兩支僱傭軍爭霸天下,狠角色朱梁爲何鬥不過沙陀?

唐僖宗乾符二年初,“鹽販”王仙芝發佈檄文起兵反唐,同年六月,黃巢在山東起兵響應。與王仙芝共同起兵反唐的三年中,黃巢率兵轉戰南北,連克河南八縣,兵峯直指東都洛陽。乾符四年,因“招安”而起爭執,黃巢與王仙芝決裂,遂自引兵二千北上。

之後,王黃兩軍時而合兵一處,時而分兵而戰,搞得朝廷不勝其煩。乾符五年,王仙芝在湖北兵敗被殺,其餘部奔亳州投靠黃巢,推黃巢爲黃王,自稱“沖天大將軍”。至此,黃巢實力大增,開始率軍向長江下游一帶進軍。

黃巢大軍勢不可擋,渡江南下後從福建進入廣東,乾符六年(879年),起義軍攻克廣州,活捉節度使李迢。休整兩個月後,黃巢以“百萬都統”的名義發表北伐宣言,隨即揮師北上。

五代十國,唐朝兩支僱傭軍爭霸天下,狠角色朱梁爲何鬥不過沙陀?

這個時候,本文的主人公該出場了。

能征善戰

與歷史上所有帝王出生時一樣,朱溫出生的當天自然是天顯異象,“所居廬舍之上,赤氣上騰”,鄰居們以爲朱家失火了,紛紛提着水桶趕來救火,卻不知是天子出生了。

乾符四年(877年),朱溫兄弟兩人一起投奔黃巢軍中,轉戰嶺南時,其兄戰死沙場,朱溫則榮立戰功而升爲隊長。廣明元年(880年),黃巢起義軍攻陷唐都長安,唐僖宗逃往成都。黃巢受朱溫派遣領兵駐紮在東渭橋,併成功說服唐將諸葛爽歸降黃巢。

  • 次年二月,朱溫又攻克鄧州,六月返回長安時,欣喜不已的黃巢親自到灞上勞軍。
  • 八月,黃巢派朱溫前去抵禦唐軍,在東渭橋一帶,朱溫率軍大敗唐軍。
  • 十一月,朱溫乘勝在富平大破李孝昌、李思恭二部,二李潰不成軍,狼狽而逃。

一連串的驕人戰績表明,朱溫還是很能打的。如果黃巢能與這樣的悍將精誠合作下去,徹底推翻唐王朝也不是不可能的。

五代十國,唐朝兩支僱傭軍爭霸天下,狠角色朱梁爲何鬥不過沙陀?

叛齊降唐

遺憾的是,農民起義軍的“通病”又犯了。中和二年(882年)二月,黃巢任命朱溫爲同州防禦使,令其“自行攻取”。朱溫很快領兵攻克同州,同州刺史逃奔河中。而當時的河中節度使王重榮不甘心,遂糾集其他藩鎮以數萬兵力攻打同州。

被王重榮迎頭痛擊,朱溫緊急向黃巢請求支援,而連續十次表章均無迴音。極度失望之下,朱溫開始有了降唐的念頭,他的親信將領則不失時機地勸他“投誠”。當年九月,朱溫同心腹殺了黃巢的監軍使,隨後向王重榮投降。

對於斬殺朱溫的建議,王重榮堅決阻止:“朱溫此人驍勇可用,殺他不祥。”朱溫感激涕零,認王重榮爲舅父。“舅父”當天就將這一喜訊上報朝廷,唐僖宗看到奏章十分高興:“這是上天賜給我的上將啊”。僖宗下詔授朱溫“左金吾衛大將軍,河中行營副招討使”,並賜名“全忠”。

從此,“朱全忠”率部所到之處仍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生生扭轉了黃巢起義軍形勢一片大好的戰局。

權勢熏天

中和三年(883年)二月,唐朝廷任朱溫爲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等唐軍收復京城後即可赴任”。於是,朱溫加緊與各路唐軍圍攻長安,四月,黃巢無奈之下退出長安。

此後,朱溫在與黃巢的陳州之戰和平定秦宗權的蔡州之戰中屢立戰功,唐僖宗和隨後繼位的唐昭宗不斷爲其加官進爵,至龍紀元年(889年),朱溫已集檢校太尉、中書令與東平王於一身,權勢如日中天。

五代十國,唐朝兩支僱傭軍爭霸天下,狠角色朱梁爲何鬥不過沙陀?

光化三年(900年),朱溫演了一出當年董卓進京的把戲,率兵七萬兵臨長安郊外“勤王”,兩度圍攻鳳翔鎮,最後挾持唐昭宗回到長安。朱溫大殺宦官七百餘人,唐中期以來長期專權的宦官勢力遭受沉重打擊。朱溫則在一連串頭銜基礎上再進爵“梁王”,並加賜“迴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

接下來的劇情就更熟悉了,朱溫誅殺丞相和朝中重臣,把皇帝從長安弄到了洛陽。很快,各路藩鎮以興復唐室爲名共同討伐朱溫。天佑元年(904年),朱溫舉兵“平定叛亂”之前,指示手下將昭宗殺害。

“白馬驛之禍”

幹掉唐昭宗後,朱溫立其第九子李柷爲帝,順手將昭宗的九個兒子一網打盡,時年13歲的唐哀帝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準備稱帝的朱溫認爲,唐朝的朝臣中還有不少人忠於李唐皇室,是自己建立新王朝的障礙,必須徹底剷除。期間,謀士李振不斷推波助瀾,因其早年屢試進士不中,對這些科舉出身的朝士非常痛恨,極力主張將這些人全部殺掉。

於是,朱溫在滑州白馬驛一舉屠殺裴樞爲首的朝臣30多人,李振意猶未盡,對朱溫說:“此輩常自稱是清流,應當投入黃河,使之變爲濁流!”朱溫深以爲然,立即命人把這些屍體投入滾滾黃河,上演了一出“白馬驛之禍”。

代唐稱帝

經此打擊,唐哀帝雖仍在位,唐王朝已是名存實亡。老套路繼續上演,天祐四年(907年),宰相張文蔚率百官勸進,朱溫“推辭不過只好接受唐哀帝禪位”,正式即皇帝位,更名爲朱晃,改元開平國號大梁。升汴州爲開封府,建爲東都,改唐東都洛陽爲西都。

五代十國,唐朝兩支僱傭軍爭霸天下,狠角色朱梁爲何鬥不過沙陀?

至此,中國進入了五代十國的紛亂時期。戰戰兢兢過了三年,唐哀帝又被朱溫廢爲濟陰王,遷往曹州濟陰囚禁。次年被朱溫鴆殺,終年17歲。

代唐稱帝,朱溫算是把自己架在火爐上了,各方反對勢力接踵而至,而對其構成最大威脅的當屬他的“老搭檔”李克用。

沙陀崛起

李克用,沙陀族,本姓朱邪,十幾歲就隨父出征衝鋒沙場,作戰驍勇善騎射,有軍中“飛虎子”之美譽,在率沙陀軍鎮壓黃巢起義中立下戰功而被唐皇帝賜姓李。後因在長安收復戰中功勞最大,被命爲河東節度使。中和四年(884年),李克用再自河東南下大敗齊軍,最終使得黃巢自殺。

乾寧二年(895年),李克用再度率軍勤王,救出被三帥挾持的昭宗,因功被封爲“晉王”。此後,李克用長期割據河東,與佔據汴州的朱溫形成對峙,成爲與朱溫爭奪天下的最強勁對手。朱溫代唐稱帝,李克用自然不服,仍用唐天佑年號,以復興唐朝爲名與後梁一決雌雄。

稱帝當年,朱溫即與李克用在潞州展開激戰,雙方苦戰多日,打得難分難解。戰至次年一月,李克用病逝,其子李存瑁繼位後,率軍大敗梁軍,成功解了長達一年多的潞州之圍。朱溫大發感嘆:生子當如李亞子!

五代十國,唐朝兩支僱傭軍爭霸天下,狠角色朱梁爲何鬥不過沙陀?

從朱溫稱帝前直到被兒子殺害,後梁與河東的晉國之間的爭奪戰就沒有停息。都曾作爲唐王朝的“僱傭軍”,在這對老冤家互相廝殺過程中,驍勇善戰的沙陀人逐漸佔了上風。

923年,晉王李存勖稱帝,國號大唐,後唐與後梁展開對決。四月,李存勖派大將李嗣源調集精兵10萬北討後唐,11月唐大軍兵臨開封城下,梁投降而亡。李存勖大發感嘆:“先帝棄世時僅保一隅,豈知今日吾有天下.....”後唐是五代十國時期統治疆域最廣的朝代,“五代領域,無盛於此者,天下四分已得三分”

繼後唐之後的後晉、後漢、後周皆出自河東“沙陀集團”。

  • 後晉:獻上幽雲十六州,甘做契丹人“兒皇帝”的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爲沙陀族。
  • 後漢:後晉被契丹滅國後,在太原稱帝建立後漢的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同爲沙陀族。
  • 後周:建立者郭威雖爲漢人,但也出自後漢,以節度使兼樞密使之高職發動政變篡國。
五代十國,唐朝兩支僱傭軍爭霸天下,狠角色朱梁爲何鬥不過沙陀?

觀點

十年後的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進而黃袍加身,把從後周太祖郭威那學到的“篡術”再上演一遍,北宋的建立宣告五代時期結束。此後,趙匡胤兄弟相繼掃蕩羣雄,最後於979年攻滅北漢,十國結束。

唐宋之間的五代十國是一段大分裂時期,幾十年的時長雖然遠不及南北朝時期,但也對當時中國特別是北方地區進行了大洗牌。割據地方的各方實力派時常叛變奪位,中原大地戰亂不止,沙陀、契丹、蒙古等少數民族勢力趁機崛起,不斷與漢人展開政權爭奪,中原大地愈發動盪不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