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她感覺相處的過程類似折磨,她們不知道一個人是可塑造的,還是一成不變的。而真正懂她們的人才會知道,她們的懂事和冷靜,讓人心疼。

拒絕依賴的女人,會渴望有家嗎?

她們怎麼了

這個城市中不乏相當獨立的人。有些人獨立的過了頭,從不依賴,從不尋找。

你看到她冷冰冰,成熟冷靜,不爲任何人動容。所謂的“高冷女神”,讓人無法接近。即使在戀愛關係中,也總是呈現一副隨時都可以離開對方的模樣,她們的座右銘是:“我從不害怕被傷害。”換句話說,好像她們在感情中總讓自己處於優勢位置,不會主動沉淪,自控極好,也不完全依賴着對方。

也許這樣的女人是聰明的,男人會時刻害怕她離開對方,就會十分珍惜她。這是她一直以來自我保護的習慣。但,你從來不會看到她的脆弱。

當她脫下職業裝,換上寬鬆的睡衣,她不再是那個堅毅而盛氣凌人的女強人。她柔弱,內心敏感而脆弱,常常盯着電腦屏幕想要流淚,卻已經流不出來。心外厚厚的牆讓她的真實需要沒法流露出來,當然別人炙熱的情感也無法感染她。也許是她選擇不去輕易相信和接受,也許是她選擇不把真實的自己交付給對方。因爲,她害怕失望,一次次的失望。

對情感迴避的人,無意識中有這樣一個信念:“如果我不依賴,我就不會受到傷害。”同時,他們可能有這樣的遭遇——養育者否認嬰孩對親密的需要,拒絕嬰孩各種情緒的自主流動。

久而久之,孩子需要將自己從真實情感中抽離,並將他們隔離在外。像養育者那樣保持冷靜和旁觀,這樣子纔算成熟和足夠堅強。而真正懂她們的人才會知道,她們的懂事和冷靜,讓人心疼。

她們能愛嗎

她們還會選擇找到一個自己的“家”嗎?是的,這個問題她們也常常無法觸及到。她們本能似的認爲,自己倔強地不需要任何人的幫助和愛憐。自尊之地不允許被侵犯,往往這樣,還常常感覺男方不夠堅毅、有點軟弱,或是在她面前自尊太低。有的時候,這種感覺是不願意接受的自己的向外投射。

因此,她們的感情經歷波折。糾結於一段感情的開始,但選擇結束往往更快。看起來不近人情,硬梆梆像塊石頭,多麼濃烈的愛都沒法感化她們。

每當那個時候,她們更希望來一次直接而又猛烈的戀情,要愛就完完全全放縱地擁有,永恆地不變。要不然就不要互相折磨。對,她感覺相處的過程類似折磨,她們不知道一個人是可塑造的,還是一成不變的。

大多時候,她們還是保守選擇,孤獨下去。即使在衆人追捧中孤獨跳舞,也不願意與任何一人深入交融。不過,稍許時刻那個內心的願望出現,她們纔可以瞥見自己真實存在的需要——比任何人都需要的持久陪伴與溫暖。只是那個願望太虛弱,或者,她們並不覺得這個願望是正確的,是可以被達成的,她們首先自己不接受自己有這樣的需求。

當她們看到幸福的情侶或是穩定的婚姻生活時,會嘆息,也會糾結。嘆息的是也許自己很需要,但是離自己太遠了;糾結的是即使如此,內心也依然堅硬。不過她似乎能感覺到,這時內心裏有兩個自己。

“我知道你遭受過深重的失望,我知道你曾被狠狠的拒絕,也被狠狠的排斥。”那麼深層次的體驗,需要你去慢慢接近。在安全的環境中,不斷地與自己那個小小的渴求見面,去靠近她,擁抱她,你才能觸到最真實的自己。不被壓抑的,不被隔離的。直到你成爲一個不再強硬的人,慢慢柔軟下來。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