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4式7.62毫米手槍是我國仿製前蘇聯TT1930/1933式手槍的產品,於1954年定型,至今仍裝備部隊。是我國生產和裝備量最大的手槍。 54式手槍的自動方式採用槍管短後座式;閉鎖方式採用槍管擺動式,保險裝置爲擊錘保險,該槍還設有空倉掛機機構。
54式手槍《中國製造》​名字來源五四手槍是1954年定型並命名的 。 手槍用途五四式手槍供基層指揮員和特種兵所使用,用以自衛和在 近距離內襲擊敵人,有效射程爲50m,100m內也能進行射擊。該手槍系仿自俄造TT33 Tokarev手槍使用51式手槍彈。 發展歷史 54式手槍 中國的軍用手槍的歷史也很長,在抗戰時期和國共內戰除了十幾萬支毛瑟軍用手槍(盒子炮以外),還有一部分美國和蘇聯援助的手槍,當然也有少量繳獲的日本垃圾南部手槍(俗稱王八盒子)。
54式手槍《中國製造》​在抗戰時,由於初期和中期國軍火力太弱,毛瑟手槍還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近距離連射武器的不足。 內戰結束後,中國當時的裝備可以稱得上是萬國造。其中步槍口徑多達11種,槍彈和槍械種類更是多達數十種。
54式手槍《中國製造》​作爲一個新建的大國,實現軍隊武器的制式化和自產化當然是首當其衝的事情。 之後的朝鮮戰爭中,勇敢志願軍士兵拿着五花八門的武器和嚴重不足的彈藥,和武裝到牙齒的美韓聯軍血戰數年。
54式手槍《中國製造》​不但一度被美軍打的狼狽潰敗,而且因爲火力的差異和空軍的幾乎全無,志願軍遭受的相當大的傷亡。其中就彈藥一項,就有日式,蘇式,美式,國式等四五個國家的各種彈藥,造成後勤方面嚴重的困難。在整個朝鮮戰爭中,志願軍有百分之四十的彈藥缺口只能通過戰前繳獲獲得,白白犧牲了很多的生命。
54式手槍《中國製造》​這些更推動中國武器自產化的發展。 從1950年到1955年,由於底子薄,中國同時採取進口和仿製2種方式。5年內從蘇聯共進口和接受槍械90萬支和大量的彈藥。
54式手槍《中國製造》​ 在此同時,中國大陸方面開始逐步仿製蘇聯的軍用武器。其中就包括蘇聯二戰期間的制式手槍。 1951年,隨着前一年中蘇條約的簽訂。中國軍工系統就開始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仿造蘇制託卡列夫軍用手槍(TT1930/1933式手槍)。
54式手槍《中國製造》​主要是蘇聯方面提供全部圖紙和提供流水線的全部機牀,同時培養一批技術骨幹。該槍基本就是託卡列夫手槍的簡單仿製,沒有任何中國自己創新,所以並不能稱得上是中國自產的武器,只能算是中國組裝。
54式手槍《中國製造》​中國方面取名爲51式手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