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天的生活總是離不開各種卡,銀行卡、公交卡、門禁卡、社保卡/身份證、飯卡、水卡……衆多卡剛出現的時候,讓我們可以不用隨身帶很多現金,極大地便利了我們的生活。但前幾年移動支付迅速興起,掃碼支付、NFC支付勝任了不少之前只能用卡完成的工作,到2019年的今天,我們甚至連卡都不想帶了。

時至今日,絕大部分卡都可以在手機上找到完美或不完美的替代方案。今天我們本着“少帶一張是一張”的原則,爲大家總結一下已有的不同類型卡的解決方案。

當然,首先需要一部支持NFC功能的手機,NFC SIM卡也需要手機具有NFC功能,因爲SIM卡塞不下線圈。

銀行卡

近幾年線下刷卡消費越來越少了,小編見過比較多的場景就是信用卡優惠活動,刷卡請你喝星巴克、看電影什麼的。至少這種需求一段時間內還不會消失,解決方案也是最早出現的。

想必大家對各種“派”不會陌生,2016年2月18日蘋果支付(Apple Pay)率先登錄中國市場,3月29日,三星智付(Samsung Pay)緊隨其後;4月21日,小米和中國銀聯宣佈合作,推出小米支付(Mi Pay),8月31日,華爲“率先在國內推出的首個基於安全芯片的便捷手機支付,其指紋+芯片+金融級安全的NFC全終端解決方案”,發佈華爲支付(Huawei Pay)。以及之後的各種Pay。

各種Pay_720.png

上述最早推出也是市佔率最高的幾家支付,最基礎的功能便對銀行卡的支持。添加和使用方式都很簡單,根據引導識別或輸入卡號,驗證預留手機號碼和消費密碼,便可成功添加,在一臺手機上添加成功後,相當於在銀行爲用戶辦了一張賬戶種類爲“HCE移動支付卡”、賬戶類別爲“其他”的虛擬卡,消費時從原銀行卡扣費。使用時調出刷卡界面,驗證指紋後,手機就相當於銀行卡,將手機NFC區域靠近刷卡區即可。

各種Pay對國內各大銀行的儲蓄卡和信用卡支持得都比較好,Mi Pay和HUAWEI Pay支持的銀行均超過90家。

Huawei Pay支持銀行_720.png

HUAWEI Pay支持的銀行列表▲

當然還有各種閃付,本質上和儲蓄卡/信用卡消費一樣,不再贅述。

公交卡

在外刷銀行卡的人不多,每天要刷交通卡(公交+地鐵)的人卻不在少數,手機上替代公交卡的玩法也是最多的。

乘車碼

先來說一下對用戶來說最容易實現的方案,乘車碼。分爲三個陣營,分別是支付寶、微信和第三方。支付寶乘車碼已經支持超過一百五十個城市的公交地鐵,微信乘車碼也已超過50座城市。有行業巨頭推動,乘車碼發展速度極快,比如杭州地鐵閘機和公交刷卡機改造彷彿是在一夜間完成的。

圖自新藍網▲

還有一些城市靠與第三方合作推進掃碼乘車,比如無錫地鐵的“碼上行”App。

前段時間,微信還推出了比“乘車碼”更方便的“乘車卡”,這就需要用得到NFC功能,各位且往下看。

各種Pay

各種Pay對公交卡“多多少少”都有支持,開卡和使用相較於銀行卡更加簡單,開卡只需選擇地區、充值即可,一般會收取一定的開卡費,根據某廠商大佬科普,開卡費是公交公司收取的。開卡成功後,可設置爲默認卡以及息屏刷卡,使用時連屏幕都不必點亮,需要時手機就是公交卡,將手機NFC區域靠近閘機刷卡區域即可。

受支持最多的卡非京津冀互聯互通卡和上海公共交通卡莫屬,但凡有機型支持公交卡,這兩張卡必然在列。具體到廠商,Mi Pay支持的地區是最多的,超過20張卡,部分公交卡支持移卡操作;華爲其次,也達到了了18張;OPPO、vivo等入局較晚的廠商,也支持超過十張卡。

MiPay支持公交卡_360.png

Mi Pay公交支持列表▲

雖然各家廠商支持卡的數量相差很大,但說到支持的城市個數,卻相差無幾。這要歸功於交通聯合卡的推廣,根據小米公交官博的數據,僅京津冀互聯互通卡就支持202個城市。

有些卡由於各種原因會被下線,比如沒剛過支付寶慘遭下線的Mi Pay杭州通,以及被交通聯合卡取代的蘇州市民卡和北京一卡通等。

杭州通下線▲

另外飽受詬病的成都天府通去年也有被華爲啃下的跡象,雖然已經內測了幾個月還沒正式上線,但估計在很長時間內都是“僅此一家”的賣點。

華爲天府通▲

62開頭銀聯卡

依然是手機NFC的範疇,銀行卡也是可以當公交卡刷的,中國銀聯和多個城市合作,推出一分錢乘車活動,各個城市優惠次數略有不同。

可穿戴設備

沒錯,手機都不用掏出來了,抬抬手腕就行。依託於各種Pay服務,支持NFC的可穿戴設備如Apple Watch、小米手環、黑加手環、華爲手環等,都可以開通部分城市公交卡,相較於實體卡和手機更加便利。

NFC SIM卡

當然除了各種Pay的支持,NFC SIM卡是另一種解決方案,我們之前提到過,NFC SIM卡需要手機支持NFC功能,因爲只有芯片還不夠,還需要線圈。現在市場上絕大多數NFC手機都支持NFC SIM卡,只需下載移動和包、天府通等應用,便可以完成開卡、充值等操作,使用時和公交卡無異。

門禁卡

每天刷卡進出小區、公司的人也不在少數,支持門卡模擬的方案當然也有,但限制較多。

首先我們先要清楚,門禁卡分爲IC卡和ID卡兩種。IC卡可讀可寫,可加密,頻率爲13.56MHz;ID卡可讀不可寫,擁有固定的編號,不可加密,頻率爲125KHz。

只有IC卡,也就是頻率爲13.56MHz的卡纔可以被模擬,且要求卡未加密;一些情況下,加密卡的未加密扇區可以被成功模擬。

Pay模擬

目前各廠商只有小米錢包的門卡模擬和華爲的門鑰匙可以模擬門禁卡,且都要求是未加密的頻率爲13.56MHz的卡。這是因爲卡和讀卡設備需要工作在同一頻率下,而手機NFC模塊和IC卡評率相同(13.56MHz)。

開卡時需驗證身份證,使用時不需要驗證指紋,兩家開卡步驟類似,均可以設置爲默認卡息屏刷卡。

小米錢包門卡_720.png

小米錢包門卡模擬開卡步驟▲

物業寫卡

前提依然是小區或公司使用的門禁卡爲IC卡,如果小區使用的是ID門禁卡,讀卡設備是無法讀取手機NFC信號的。小米錢包門卡模擬提供“添加空白虛擬卡”的功能,這裏的“空白卡”應該是自帶卡號的,只需去線下開通權限即可使用。

空白門卡_360.png

空白門卡▲

順着這個思路,如果公司/小區使用的是IC門禁卡,那麼將手機上已經模擬的銀行卡、公交卡寫入門禁系統,理論上也是可以正常使用的。

第三方軟件實現

如果手機支持NFC,系統卻沒有這方面的支持,就可以利用第三方軟件實現,只支持安卓手機,一般需要Root權限,一些高級功能還需要付費。

NFC卡模擬就是這樣一款軟件,支持模擬繼續所有IC卡,加密卡可以模擬未加密扇區,可實現息屏刷卡。

卡貼

如果門禁卡是ID卡也不用很絕望,有種叫“門禁卡貼”的神器可以拯救不想帶卡的你。

淘寶或天貓上很容易找到,商家獲取門卡信息後,用設備寫入包含ID卡芯片和線圈的卡貼(IC卡也可以),貼在手機背部,又能少帶一張卡。

那麼,我們能不能自己動手把卡里的芯片和線圈取出來貼在手機上呢?

答案是肯定的,小編高中就成功把飯卡的芯片和線圈取出來放在鑰匙扣裏,在補了兩張卡之後。所以不是很推薦這種方法。

身份證/社保卡

這些身份證件手機也都可以收了,比如支付寶的電子身份證明、微信的網證CTID和華爲的eID。目前應用場景都十分有限,只停留在線上認證和入住酒店的階段,希望未來豐富應用場景。

左爲支付寶電子證件,右爲微信網證CTID▲

eID_720.png

華爲eID▲

加密卡的ID

有些多合一的一卡通,集成了飯卡、門禁卡、水卡、銀行卡等功能,可以模擬其門禁功能。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儲值扇區一定是加密的,所以是IC卡;其次存儲卡片ID的扇區可能是不加密的,爲模擬提供了可能性。

但由於加密扇區的存在,小米錢包門卡模擬和華爲錢包門鑰匙一般是無法直接模擬的,這時我們就需要一箇中間變量——另一臺設備。

可以是Root後安裝“NFC卡模擬”的NFC手機,也可以是NFC手環,或者是讀卡寫卡設備等。

操作思路是,用可以直接模擬非加密扇區的設備先模擬,調用到刷卡狀態,再用主力機模擬之。

具體可參考《IT之家學院:如何優雅地使用小米錢包模擬門卡》。

今天就先分享到這,大家還有哪些方法不妨在評論區交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