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洛神賦圖》的正確打開方式

《洛神賦圖》

是顧愷之根據曹植的文章所作。

獨佔天下才華八斗的曹植

與他的嫂子甄宓氏“傳聞中的愛情”

誕生了這篇千古名作。

據說曹植在獲得甄后遺枕後感而生夢,

因此寫出《感甄賦》以作紀念,

明帝曹睿將其改爲《洛神賦》傳世。

顧愷之讀後大爲感動,

遂凝神一揮而成《洛神賦圖》。

· 滑動查看全卷

洛神傳說是伏羲之女,

溺於洛水爲神,世人稱作宓妃。

曹植把甄后與洛神相提並論,

實際上也是一種對甄后的懷念和寄託。

顧愷之採取手卷形制和連續性構圖,

以表現這則簡短、華美又哀傷的情詩。

緩緩展開畫卷,

在河邊休憩的曹植與洛水女神不期而遇。

· 相遇

且看曹植對洛神的描述:

“其形也,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

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鴻雁、游龍、秋菊、荷花等這些細節

也被顧愷之鉅細無遺地畫在洛神身邊,

烘托仙子的神祕、美麗。

後世《紅樓夢》警幻仙子、

《天龍八部》神仙姐姐、

《甄嬛傳》驚鴻舞的靈感來源,皆出於此。

初見之後,洛神一再與曹植相遇,

時而在清流中和湘水女神、漢水女神嬉戲,

爲了表示時間的推移,

除了變化場景,

顧愷之還讓洛神不斷更換衣衫,

不食人間煙火的女神也有了

“女爲悅己者容”的小兒女情態。

通過女神與衆神仙的嬉戲的熱鬧場景,

爲洛神與曹植即將分離做了鋪墊,

襯托出女神無奈和矛盾的內心狀態。

· 嬉戲

“進止難期,若往若還。

轉眄流精,光潤玉顏。

含辭未吐,氣若幽蘭。

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全卷只有這裏洛神和曹植相距最近,

象徵兩人感情的親密。

洛神回首相望,曹植深情凝視,

顧盼之間,兩情繾綣。

· 相戀

而終究因爲人神道殊,不能相守,

洛神乘着神鳥來和佇立在岸的曹植告別。

顧愷之大力描繪洛神離去時的陣容,

場面宏大激揚,熱鬧非凡。

六龍駕駛着雲車,

洛神乘雲車向遠方駛去,

鯨航從水底湧起圍繞着車的左右,

離別場面熱鬧異常、如醉如癡。

洛神第一次垂下眉眼、面沉似水,

曹植則強忍悲痛、無言以對。

· 相離

而曹植並不死心,

急命隨從駕舟逆流而上追趕洛神。

波濤奔湧,

正如曹植心中的急切。

但是無奈人神相隔,

早己尋覓不到洛神的蹤影。

此情難盡的曹植萬般無奈,

只得乘車赴任,

但心存一線希望,不時回頭張望。

可惜,一切都不復存在。

顧愷之是中國繪畫史上

第一位留下姓名、

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畫家,

有“才絕、畫絕、癡絕”之譽。

他用延綿婉曲,細勻飄忽的筆觸,

再輔以種種令人回味咀嚼的細節,

生動得表達出這段人神道殊的愛情故事。

遺憾的是,

原作早已失傳,

現主要傳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

來源:書畫界藝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