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王運豐老人堅持讀書記筆記

敲開王運豐的家門,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迎上前來與記者熱情地打招呼。老人身材清瘦、步伐穩健、脊背挺直、耳聰目明,一點也不像82歲高齡的老人。

老人身體健康,生活料理得井井有條,不願孩子們過多照顧。當社區管理員、跳舞鍛鍊、讀書寫詩歌……日子過得忙忙碌碌,豐富多彩,讓身邊人敬佩和羨慕不已。

組建社區退休老人服務隊

據王運豐介紹,他原來居住的省會電機廠小區屬於老舊小區,一直沒有物業公司,過去居民生活有了問題不知道該找誰幫忙。1998年,幾個熱心的退休職工自發組織起來,爲小區服務,至今已有20個年頭。

比較特殊的是,這支小區服務隊成員都是像他這樣的廠裏退休老人。王運豐介紹說:“我們這些退休的老職工,都70歲以上了,也有81歲的,最大的還是我。”小區裏有五棟樓和一些平房,隊員們及時對損壞的電線、電燈等設施進行維修。“我們收一點物業費,目的不是掙錢,都只是成本費,全用來維修了。”

王運豐還是5號樓的樓長,他給每單元的住戶們安排了值日表,大家輪流負責打掃衛生。“別的樓長也是如此,小區裏的衛生也是由我們組織、監督打掃的,責任到戶,大家共同維護小區裏的環境。”

這樣一支隊伍,不僅負責小區維修,還是大家的貼心人。對於小區居民生活上的事,比如婚喪嫁娶,也會熱心幫忙,做一些輔助性工作。由於隊員們年齡較大,德高望重,又是義務幫忙,所以得到了居民們的歡迎。現在王運豐已經搬離了原來的小區,但大事小情還在照常管。“我現在住的地方離原來小區也不遠,每天下午都會過去轉一圈,和老鄰居、老朋友聊聊天,看看小區裏有啥事兒,大家一塊兒張羅張羅。”

舞池裏的“老頑童”

王運豐很“時髦”,只要天氣好,每天晚上都要在附近的歐韻廣場跳上一個多小時的舞。

王運豐說,自己最初接觸舞蹈是在1992年。當時在展覽館廣場上看到別人跳交誼舞,感覺很美很感興趣,便跟在隊伍後面看了幾遍,就差不多學會了。1998年退休以後,在歐韻公園辦起了早晚舞場,一直堅持了十幾年,直到75歲那年才轉交給別人。

那時,只要天氣不是特別惡劣,王運豐每天早晚都會推着音箱準時出現在舞場上。“冬天下完雪也要去,清掃完場地音樂就會響起來。我每天準時到達,要不,別人到了想跳舞沒有音樂怎麼辦?”據王運豐回憶,有時夏天突降大雨,自己帶着音箱,躲雨不及時,經常被淋溼。“那時還真喫了不少苦頭。”

王運豐對舞蹈有着執着的熱愛。他將舞場交給別人後,還是堅持每天去跳舞,現在年紀大了也要跳上一個多小時。每次跳舞,他都站在第一排帶領大家跳。老人的動作規範而靈活。一起跳舞的大多是四十多歲的人,還有一些年輕人,歲數大的並不多。旁邊觀看跳舞的人,都會向他投來敬佩讚許的目光。

王運豐會跳多種舞步,恰恰步、十字步、跑跳步等都不在話下。不僅如此,他還經常自創舞步,豐富舞蹈的內容。

王運豐興致勃勃地爲記者現場表演了幾段舞蹈,老人家靈活的動作、滿臉的笑容,讓人難以相信眼前這位靈動的舞者已有82歲。“我們都很支持老爺子跳舞,不僅鍛鍊了身體,還能有個好的精氣神,我們也高興。”王運豐的家人向記者說道。

愛鍛鍊、多用腦、好心態 是健康的“祕訣”

多年來,王運豐老人身體一直都很好,體檢各項指標都正常,那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王運豐年輕時上的是一所師範學校,在校期間就堅持每天跑步。在電機廠工作時,這個習慣依然保持着,還經常參加廠裏舉辦的運動會。在50多歲退休前的一次運動會上,他與二十來個同齡人一起跑,取得了“老年組”的第一名,成績比“中年組”第一名還要好。現在年紀大了,很注重鍛鍊,從來不睡懶覺,堅持每天早上五點多起牀,到歐韻公園壓腿、拔槓。生活很有規律,堅持午睡,晚上十點前睡覺。腿腳不懶,每天進出小區四五次,和小區物業特別熟。他沒有抽菸、酗酒等嗜好,沒有住過院,幾乎不喫藥,從不喫保健品,認爲營養均衡最重要。

王運豐還愛思考問題。他喜歡看新聞節目,關心時政大事。喜歡寫詩歌、做筆記。從20世紀90年代到現在,王運豐共做了18本讀書筆記。他將日常讀到的、認爲有意義的內容記錄下來,分爲“知識寶庫”“行動指南”“文明之魂”“立德之本”等幾大類。王運豐向記者展示了高高的一摞筆記本,每一頁都寫得滿滿當當。老人說:“要想健康長壽,身體不能懶,大腦也不能懶。”

“管理好自身的情緒也同樣重要。”王運豐脾氣特別好,寬宏大度,很少與人爭執,從不與人打架。他說:“一定要心態好、脾氣好,只有這樣身體才能好。”

祝福這位82歲的高齡老人健康長壽,願他一直保持一顆年輕的心,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豐富而充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