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Oracle在中國30年培養的員工,如果鑽研到了這個地步,你能說他們沒有匠心嗎。這一次,Oracle終於讓更多一輩子也用不到它核心產品的中國人,知道了自己,知道霸佔“甲骨文”這個純粹中國名字的公司,居然是美國公司。

歡迎關注“創事記”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大個青椒

來源:大個青椒(ID:dageqingjiao)

上週終於和老同事們小聚,當然也有依然在Oracle奮戰的朋友。

雖然我很禮貌的問候了他的安危,其實心裏清楚,早早上了雲計算產品線,又在業務部門,他相當的安全。

既然聊到了Oracle,自然要問一些現狀。在朋友看來,這一次裁員果然是突兀的,相當多的人,前一天還在Follow某些主題,還在安排最近的工作,忽然得知自己被裁掉的消息。

震驚,但Oracle歷來風格如此。一旦老闆決定了,整個業務線全砍,快刀斬亂麻,有多少費用,公司負擔。

放在外企輝煌的年代,這件事可能不會有如此轟動的社會效應,僅僅在外企封閉的小圈子裏,大家互相傳頌一下。

朋友自嘲的說,多年沒什麼來往的鄰居,偶然碰面,都會問:哎,你是不是在Oracle,你們沒事吧。

這一次,Oracle終於讓更多一輩子也用不到它核心產品的中國人,知道了自己,知道霸佔“甲骨文”這個純粹中國名字的公司,居然是美國公司。

最可笑的是有人在社交媒體上憤憤不平,憑什麼美國人可以用這個名字。

於是乎,在中美氛圍越來越緊張的關口,Oracle的正常業務調整,成了整個互聯網受衆的談資。特別是在外企已經進入到下降螺旋的這幾年,年輕人只知道BAT,撐死聽說過蘋果,谷歌,三星,哪裏還記得住曾經在IT圈裏名遜遐邇的巨頭。

終於到了可以全民鄙視外企打工仔的時候了。以往衣着光鮮,只在一線城市CBD出沒的外企員工,伴隨着Oracle,被集中展示了一遍。

各種酸爽的,臆想的自媒體文章,一時間遍佈朋友圈。什麼“月薪5萬,一朝被裁,500萬房貸還不起”,什麼“Oracle三十年,在中國養廢了一代精英。”

有個朋友說得好,長在農村的莫言,因爲想象不出城市生活的細節,寫出來的都市小說,無法直視。

傳統外企,儘管在行業上彼此各不同,但是總的文化相通。尤其歐美公司,員工非常重視自己的隱私,喜歡將家庭和事業分清楚,生活的圈子很封閉。這導致他們既不瞭解,也沒有太多渠道在新媒體上發聲。只能被杜撰出來的情緒裹挾着,好像淺水坑裏大口喘氣的魚兒。

補償款不是你想得那麼簡單

沒有經歷過外企裁員的流程,不知道里面的人性,也不知道里面的險惡。

當年在Veritas,新官上任燒一把火,集中把不順眼的銷售幹掉。老闆在大門口的會客室裏安排了只說英文的心理專家,以及不知道從哪兒請的保安。一對一談話,進來的人,只有簽字的份兒,筆記本電腦當場收繳(方便日後審計)。簽字畫押拿補償走人,除了私人物品,一概不許帶走,全程有保安陪護。

這並不新鮮,作爲上市公司的一部分,中國區的員工被培訓過無數次塞班斯法案,任何有行賄嫌疑的行爲,都會作爲污點被公司槍斃,還不用賠錢。收繳的筆記本電腦,就是證據之一,其實各種email早就被IT查個底兒掉了。

老闆申請好Package,把有污點的,或者看着不爽的員工開掉,但並不真的去查底細,也算是網開一面。潛臺詞是大家好合好散。

外企規章制度的嚴格,實行到緊處,不光電腦必須是公司的(當然是前人用舊的),手機也是公司發的,上面都裝了“管理”軟件,任何行爲無所遁形。但是,對業績的要求,還有中國的國情,後來讓各大公司的銷售們乾脆人手雙槍,比如有18摸美名的IBM,還有喫喝嫖,中國惠普CHP。

如果讓自媒體們知道了這些細節,估計還能嗨上好幾輪。

可惜Oracle這次並沒有這麼多幺蛾子。

Oracle付給每個被裁員工的補償是N+6,N代表在公司工作的年限。如果已經工作15年,將會拿到15+6,21個月的補償款。

不盡如人意的是,員工的工資是有績效部分的,所謂基礎工資+績效,外企同事們喜歡用base來形容基礎工資。補償款不會按照100%的月薪來發,通常是base月薪,這對於銷售來說,一般是50%,研發人員的base普遍較高,沒有這麼大的比例。

而Oracle給的,不是base,而是實際工資和社會平均工資3倍中較小的那個。最多2.5萬。所謂的不滿,都是來自這裏。

大部分自媒體文章裏,對於補償的挖掘也就到這裏了。2萬5你們還不滿,是不是有點過分了?有國企裁員是這麼給的嗎?不是。

雖然這次Oracle也爲所有企業做出了標杆,但是Oracle還有更加輝煌的過去。

我的朋友在加入Oracle之前,回到了Sun Micro,那是另一家獨領風騷十幾年的美國公司。Sun最終沒有逃脫被收購的命運,這也是現在Oracle雲計算的基礎。中國區Sun的員工在被Oracle收購之後,做了一次裁員,目的是爲了讓員工與Oracle簽訂新的人事合同,當然也是爲了好好的回饋一下曾經爲自己奮鬥的屬下。

這一次不是裁員的裁員,給出的Package,N+2,如果我沒記錯的話,N是年限,數額是上一年此員工在Sun的實際工資的平均數!也就是說,你年薪50萬,去年拿到滿額,這一次就是50/12*(N+2)。個稅好像公司還給付了!(這一點不確認)

不管怎麼說,良心東家,有沒有。

放眼全中國,有沒有一家國企,私企在同樣的情況下,這樣做過?

美國IT公司的文化,用的時候對你狠,全靠業績說話,不得已的時候,也有照顧。不能說家家如此,但凡在硅谷超過20年的老牌IT企業,只要現金流還不錯,基本都可以。

Oracle現金流怎麼樣?

用我朋友的話說,好着呢。所以,不滿主要是人性本質,多要一點是一點嘛,無可厚非。

Oracle殺掉的都是廢物?

有些文章的邏輯看起來特別的合情合理,尤其是在中國。用年輕人的眼光去看,那些過了35歲,甚至40歲的老頭子,每天拿着高薪,只會在針鼻兒大小的地方做道場,原本就是毫無價值的。

中國人喜歡的是全才,啥都行,啥都會,上可人脈通天,下可掏馬桶刷廁所。

我們一面推崇日本的匠人文化,用大篇幅去宣傳,2016年被評爲日本“國寶級匠人”的東京羽田機場清潔工,新津春子。一面又會跟自己的孩子說,不好好讀書,以後讓你掃大街。

新津春子是瀋陽人,父親是二戰日本遺孤,17歲到日本,因爲不會日語,只能做清潔工。21年的清潔工做下來,她成了700名清潔工的技術監督(80萬禁軍教頭?),寫了一本在國內出版的專業清掃科普圖書:《不煩不累掃一屋》。

她如果不是匠人,那就真的沒有什麼匠人了。可惜她在日本,幸好她在日本!

喜歡糾結在自己小情緒裏的日本人,有着專注的匠人文化。他們所謂的匠心孤詣,是自身文化傳承的標誌之一,就是要專注在細節。

Oracle在中國30年培養的員工,如果鑽研到了這個地步,你能說他們沒有匠心嗎?考慮到大部分人對Oracle的產品瞭解一窮二白,不懂研發人員的匠心,可以理解。

時代不同了,有些手藝要被淘汰,這不是個人可以左右的。但這不是鄙視一份安穩的,有回報的工作,帶來的認真和付出。

難道都成了萬事皆能的八爪魚,纔算是人才?這種思想作祟,也難怪諾貝爾拿獎KPI,拼不過小日本。

桑內特在自己的【新資本主義的文化】中,對現代管理制度扁平化帶來的文化缺失有過闡述,當工作環境趨向於不穩定,碎片化,短期化的時候,一批以短期工作關係爲取向,一門心思開發更多潛在能力,而樂意放棄已有經驗的自我被塑造了出來,他們絕不是所謂的匠人。

換句話說,只有穩定的,回報可預期的工作環境,纔能有專注在自己事業上的匠人。

二戰之後,美國經濟的發展,依賴於大量人才帶來的創新技術,用自由思想喚醒人們潛在的創造力,尤其在硅谷,是全世界成功的典範。

相反,日本和德國沒有美國得天獨厚的戰勝國資源,自由創新那一套也不是自己的文化沉澱,反倒是專注眼前,不斷優化單一技術,才能更好的保住自己的優勢。

我們國企,也有過偉大的目標,通過人海戰術來趕英超美。在單位時間內,想要超越對手,要麼對手停滯不前,要麼自己跑得快。

跑得快有兩個辦法,統一思想,犧牲小家成就大家,提高效率;不計成本,加大投入。前一條,在全世界信息流動越來越快,民衆認知不斷提升的時候,越來越難以做到。家不齊,何以平天下?員工連自己的小家都照顧不好,哪裏有動力去長時間付出?

那就只好不計成本...

問題就是,投入資源得多,也不一定能有果子,可能只是畝產萬斤糧的翻版,皇帝的新衣。

我並不想爲Oracle被裁掉的研發團隊畫光環,但是他們的確擁有過可以成爲匠人的環境。

以前Veritas中國區,最著名的White guy,不是white gay,Bill Foster,全公司知名。有他出馬的項目,哪怕產品不夠完美,都能成功部署。如果老Bill說,產品有問題,研發團隊沒二話,肯定改。

他在Veritas工作了十幾年,也許是二十年,是中華區資歷最深的工程師,各種Unix系統玩弄得出神入化。

可惜,這麼一位匠人,在新一批愛搞事情的管理團隊來了之後,Last Day居然沒有人請他喫飯,實在是...

非人之過

Oracle的沒落,即是新技術革命浪潮的結果,也是外企在中國的寫照。但,這非人之過。

老一代的外企人,經歷了外企在中國的黃金年代,有股票拿,有高薪拿,手拿大哥大,出入5星級。

剛剛入職Veritas的時候,我深深的被佔地5平米,1.5米高的工位吸引。這樣寬敞獨立的工作空間,與互聯網公司嗝屁相聞的芝麻辦公區相比,簡直是天堂。

然而,時過境遷,當初被外企嘲笑,沒出息纔去國企的同學,現在已然風生水起,有了一官半職,儘管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已經成了“全才”。

那些現在看Oracle笑話的年輕人,應該想一想,20年後,你拖家帶口的時候,如果有同樣的情況,能得到幾分待遇?Oracle的員工固然沒法在Oracle幹到退休,難道你的公司可以?

即使是現在的Oracle,有豐富的茶點,有簽約的健身房,游泳池,可以選擇在家辦公的方式。這是真正自律的精英們才配得上的工作待遇。

那些靠燒錢營造出來的宏偉辦公環境,比如Ofo,與Oracle,Microsoft,IBM這些經歷幾十年商場沉浮的老牌公司相比,底氣還差很多。

大浪淘沙,人生幾十年,現在可能會有上百年,浮浮沉沉,會經歷的事情非常多。單一的個體如同被海浪裹挾的沙粒,能夠對環境做出的改變很小,無非在這波浪裏快一點,那波浪裏搶半拍。但不管怎麼拼,也離不開推動波浪前進的潮水。

說句土得掉渣的話,外企在中國的發展,離不開改革開放的浪潮。它們的沒落,離不開大國之間的角力。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大道輪迴,今人笑舊人,今人何嘗不會變成舊人。

現在去笑話那些只有專業技能,精研技術的工程師,說人家無非知道回字有幾種寫法,然並卵。不如再等10年,看看這些公司還在不在,再看看自己當初供職的公司,還在不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