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玩家配將向來是輸出易得、加成難求。最簡單的配將方式不外乎前鋒武將帶【戰必斷金】、【反計之策】,中軍武將則帶上【水淹七軍】、【焰焚箕軫】,大營將領帶【聲東擊西】、【楚歌四起】。

這種待遇雖然“高規格”,但隨着賽季的進行,隊伍愈加豐富,這樣的配將方法也將被淘汰,淘汰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加成類戰法,容易導致輸出較少,打人不痛不癢。筆者今天就講講新版本下雙加成體系的組建思路。

雙加成體系

加成類戰法的數量也有講究,太少或太多都對隊伍強度有較大的影響:太少的話加成幅度不大,對輸出能力和爆發能力的影響較小;太多也不行,畢竟加成類戰法本身是沒有收益的,他是附加在主動(指揮)類戰法上的一種收益,加成類戰法太多必然導致主動戰法少,進而影響輸出。

隨着玩家們的不斷探索,大部分隊伍都會選擇“雙加成體系”,而在近期的版本更新中,一個新戰法的更新,使得一個新式的雙加成體系被探索出來。

雙加成體系:顧名思義就是有2個加成類戰法爲隊伍提供增益,這種體系的典型代表主要包含:經典都督隊的【神兵天降】加【不攻】,魏法騎隊的【鋒矢】加【不攻】,傳統魏騎隊的【鋒矢】加【虎步關右】,蜀步隊的【方圓】加【巾幗戰陣】等。

近期,【深謀遠慮】由原本的指揮類戰法變成了被動類戰法,因此可以與指揮類的加成戰法相疊加。

由於【深謀遠慮】本身是一個慢熱型的戰法,高額加成在後幾回合才能顯現最大威力,因此與【大賞三軍】、【始計】等前幾回合爆發型的加成戰法相搭配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這種雙核驅動可以讓大營武將全回合保持高額的加成。

隊伍組建

率土之濱:雙核驅動傷害高!減傷隊伍?沒在怕的!

選擇郭嘉作爲前鋒,原因有二:一是考慮【始計】的洞察效果施用於郭嘉明顯更好,前四回合一旦成功釋放【奇佐鬼謀】往往能左右戰局;二是郭嘉轉“死士”後攻擊距離只有1,而郭嘉八回合的普攻能達到2500左右,因此調整站位對於隊伍進攻性也有一定提升。

魏之智組合由於稱號的加成,本身具有極高的謀略,再加上佩戴【始計】後,能夠提供高額的加成,因此搭配【深謀遠慮】後傷害十分可觀。另外,由於這個雙核加成體系在第四回合(特殊情況能延續到第五回合)仍有一次雙重加成的機會,使得隊伍對佩戴【反計之策】/【避其鋒芒】等戰法的隊伍仍具有很強的威脅。

實戰測試

率土之濱:雙核驅動傷害高!減傷隊伍?沒在怕的!

率土之濱:雙核驅動傷害高!減傷隊伍?沒在怕的!

上圖是佩戴【始計】、【鋒矢】和【虎步關右】的夏侯淵與佩戴【始計】、【極火佐攻】和【深謀遠慮】的荀彧所造成的傷害對比。

第一張圖中,夏侯惇沒有受到【極火佐攻】的影響並被【分險】減傷後,仍被荀彧打出了2800的超高輸出,證明了雙加成體系的強度。而在魏之智稱號加成下,未進階的郭嘉的【始計】加成幅度(57%)已經逼近滿紅荀彧(59%)。

戰報分享

率土之濱:雙核驅動傷害高!減傷隊伍?沒在怕的!

率土之濱:雙核驅動傷害高!減傷隊伍?沒在怕的!

率土之濱:雙核驅動傷害高!減傷隊伍?沒在怕的!

總結

除魏之智組合以外,這種雙加成的體系還對其他隊伍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例如傳統“荀法關”組合中關羽常選擇佩戴【謀定後動】來提升戰法釋放的穩定性,但實際上關羽謀略並不算低,佩戴【始計】能夠爲荀彧提供大約35%的加成,強度尚可。將【謀定後動】與荀彧的【不攻】換爲【始計】、【深謀遠慮】的雙核驅動後,能爲隊伍增添“逆風翻盤”能力,在被敵軍控制的情況下,關羽仍能依靠【始計】的洞察效果釋放【樊淵泅囚】來翻盤,而【深謀遠慮】和【始計】的雙重驅動,相對於傳統“荀法關”體系而言,爆發力也有所提升。

以上便是筆者的全部心得,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