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牙

牙子又叫角牙,上宽下窄,纵边长于横边的角牙就被称为挂牙。

打洼儿

家具方形腿足横枨桌沿的一种装饰线,是线脚的一种,指把构件的表面造成凹面。做法是在桌腿、横枨或桌面侧沿等处的表面向里挖成弧形凹槽,一道的叫单打洼,二道的叫双打洼。打洼家具的边棱,一般都做成凹线,俗称“倒棱”,与打洼形成粗细对比。

托腮

明清家具部件名称。位在束腰与牙子之间的一根木条,常做成挺括的线脚。起装饰和加固束腰的功能。有的与牙子一木连做,有的分做另安。“托腮”是北方工匠的称谓,南方工匠称之谓“迭刹”。

十字枨

交叉如十字的枨子,一般于方凳、方桌四腿对角设交叉横档。

罗锅枨

南方则叫桥梁枨、弓字枨,一般用于明式家具中,桌、椅类家具之下连接腿柱的横枨。因为中间高拱,两头低弯,形似罗锅而命名。

拦水线

明式家具常用的线脚之一,多以环形、框形出现在传统家具桌案之上。作为饮膳之用的桌案,沿桌面边缘多高起一线,以防酒水菜汁流沾衣衫,故有“拦水线”之名。

矮老

是行业术语,专指桌案、凳椅、床榻等家具上牙条与下横枨之间起支撑作用的小立枨,因其通常都不高,故名矮老。

卡子花

明清家具部件名称,卡子花为家具上的雕花饰件。多用在“矮老”的位置,实际就是装饰化了的矮老,常被雕刻成方胜、卷草、云头、玉璧、铜钱、花卉、双套环等形状,既起“矮老”的加固作用,又有较强的装饰效果。

鳝鱼头

红木家具中椅圈扶手尽头向外反转的小勾,有人称之为“云头”,师傅们都形象地叫它“鳝鱼头”。

关门钉

有些明式家具在榫卯拍合后,用趱打眼,觥入一枚木钉或竹钉,目的是使榫卯固定不动。北京匠师称之为“关门钉”,意思是门已关上,不再开了。修理古典家具,遇到这种情况时须将钉凿碎,方能拆卸,否则会把榫卯拆坏。良工制榫实在无此的必要,故疑此乃一般工匠所为,或因当时定制者有此要求,不得已而为之。

微信搜索关注:明清家具研习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