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椎间孔切开术可操作要点 | 手术技术

本文为作者原创整理,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引言

颈椎后路侧隐窝切开术是一种微创或少创外科技术,可以从后路解除由侧方椎间盘突出或者骨赘对神经根造成的压迫。神经根减压时不影响颈椎的稳定性,且是一种保留脊柱活动度的技术。

1适应症

侧方/侧隐窝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并有相应的神经根症状

侧隐窝骨赘压迫神经根并伴有相应的神经根症状

2禁忌症

病变靠近中线,脊髓合并神经根病变

颈椎节段不稳

3技术条件

高速磨钻、显微镜、x线透视机、显微手术器械、Mayfield架

4体位

患者俯卧位

用三点支撑设备(如Mayfield架)来固定头部,保护头部安全

注意:颈部应轻度前屈并保持水平位,避免颈部过度前屈造成脊髓缺血。

手术台应保持头部抬高的位置(20°~30°)

将软垫或者卷好的布单放在胸部和骨盆下,避免增加腹压(间接地增加硬膜外静脉丛的压力)

将俯卧位患者的头部用刚性固定针固定。

颈椎和头部取中立位或轻度屈曲。

术前行X线拍片以定位手术节段,精确计划最小的显露方式

5手术技术

经典的正中皮肤切口,长2.5~3cm,跨过手术节段,切开筋膜组织

沿着手术节段椎板骨膜下分离肌肉的韧带组织

显露目标部位上、下节段的小关节和侧块

安放具有黑色图层的管状撑开系统(黑色可避免在显微镜视野下过于耀眼)

另一种经典的方法是正中旁入路1.5cm的皮肤切口(辅以显微镜或者内窥镜设备)

使用X线来确定手术节段是关键步骤

显微镜下使用高速磨钻,从椎板间隙外侧与椎间小关节内侧缘之间开始切开侧隐窝。磨除上、下椎板各1/3,向外侧磨除1/3,但不要超过椎间小关节的1/2.讲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与椎弓根交汇处的骨质一并磨除,以显露神经根腋部。

侧隐窝切开孔径8~10mm

仔细钝性分离并切除黄韧带,显露硬膜外侧份作为解剖学标志。此时常常出现硬膜外静脉出血,多源于神经根周围静脉丛或者椎管侧方硬膜外静脉丛。小心电凝一些硬膜上的组织,然后用显微手术剪除,这样可以减少硬膜外出血;若电凝后仍有持续静脉出血,可以使用一些止血药物(如Floseal、Fa.Baxter)有助于完全止血。

显露神经根、神经根腋部和硬膜的外侧部。

突出的椎间盘经常位于神经根腋部。当受压的神经根显露后,将钝性的短神经拉钩至于神经根腋部,使神经根向上方牵开。确保神经根完整的牵开是非常重要的(运动和感觉神经根袖很有可能是分开的)。若神经根袖分离,小的运动神经根袖常位于大的感觉神经根袖的前方和头侧。

神经根牵开后,切开后纵韧带,用小镊子取走突出的椎间盘。当神经根恢复充盈并见到脑脊液搏动现象时,说明减压合适。

当摘除椎间盘组织后,将出现更多的空间,此时侧隐窝会更好的显露和扩大。

止血并彻底冲洗切口。

切口闭合:缝合椎旁肌肉、项韧带、皮下组织和皮肤。

6术后护理

软颈围2~4周

给予肌松药及抗炎药物

逐步行颈部功能锻炼

7并发症

脊髓损伤和(或)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术后压迫性血肿、椎动脉撕裂、因椎间盘或者骨赘切除不彻底导致根性症状持续、棘突旁或硬膜外深部感染。

8技术要点

正确和仔细的摆放体位对于减少出血是十分重要的。

不要损伤侧方小关节囊。

出现硬膜外静脉丛出血时,可以使用Floseal(Baxter)止血药进行止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