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世上有間《蘑菇博物館》,陪孩子讀8遍都不夠!

今天,要給媽媽讀者們強推一本書——《蘑菇圖書館》,這本書我陪娃真的真的讀了8遍有餘,作爲媽媽,其實我也不知道爲啥我家娃對這本書如此迷戀,但她竟然如此喜愛,肯定是一本好書無疑。

一切要從蘑菇是什麼開始談起——

100年前,甚至更久以前,蘑菇還被人們視作低等的植物或是隱花植物,與苔蘚植物相提並論。儘管它們不開花且“種子”非常小,但當時仍然被歸爲植物。然而,人們漸漸發現蘑菇和植物的親緣關係很遠甚至可以說毫無關係。蘑菇不像植物那樣由纖維素構成,而是由幾丁質(通常與昆蟲有關的一種物質)構成。它們也沒有葉綠素,不能夠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爲糖。因此,20世紀60年代,蘑菇獨立爲界——菌物界。事實上,更令人驚奇的是,現代DNA研究也進一步證明了菌物與植物的親緣關係相距甚遠。菌物是後鞭毛生物類羣的一部分——而動物也是這一類羣的成員。這樣看來,菌物和動物曾有一個共同的祖先,在植物獨立進化之後的某個階段,它們也形成了各自的進化途徑。

蘑菇有着非常龐大的家族,目前爲人們所知、記錄在案的就有75000多種。不同種類的蘑菇,其生長規律和特性也十分耐人尋味。撲朔的行蹤、豐富的樣態,讓蘑菇具有了一種神祕氣質。

《愛麗絲夢遊仙境》倫敦版插畫

(插畫藝術家Gwynedd M. Hudson,1922)

敏銳的藝術家們早早就洞察到蘑菇獨特的氣質。於是它頻繁出現在一些魔幻風格的創作當中,甚至低調地成爲“魔法的符號”。

紙上的蘑菇博物館神奇在哪裏?

《蘑菇博物館》是一部科學性與藝術性、學術性與普及性、工具性與收藏性完美結合的菌類高級科普讀物。這麼說,你是不是覺得不太懂?好吧,通俗一點說,就是這本書非常漂亮、非常嚴謹,是一本難得的科普好書。

《蘑菇博物館》詳細介紹了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600種蘑菇及其近似種。這些重要蘑菇分佈範圍遍及全球,分佈地從原始森林到廣袤草原,從戈壁灘塗到沙漠荒丘。

爲了更好地展示蘑菇的特性, 每種蘑菇都配有兩幅高清圖片:

一種圖片與原物種真實尺寸相同(是不是很有趣!再也不用擔心孩子沒有直觀的感受了)

另一種爲特寫圖片,能清晰辨識出該物種的主要特徵。(這可能比看實物瞭解更多!畢竟作爲成人,面對蘑菇,除了說說怎麼做出來好喫,也很難講出其他了吧?捂臉~~

此外,每種蘑菇標本均配有相應的黑白圖片,並詳細標註了尺寸。

全書共1800餘幅插圖,不但真實再現了各種蘑菇的大小和形狀多樣性,而且也展現了它們美麗的藝術形態。

作者還簡要介紹了蘑菇採集、收藏和鑑定的基本方法,以及蘑菇的地理分佈、生境、宿主、生長方式、頻度、孢子印顏色、食用性。每當與孩子一起讀的時候,我都覺得特別漲姿勢,而且對於孩子來說,不僅瞭解了物種的多樣性,也在無形之中瞭解了許多地理知識、生物知識等等

每種都配有地理分佈地圖,一目瞭然。

本書最後附有學名檢索表和俗名檢索表,便於快速檢索查詢。

業內外專家聯袂推薦

本書不但真實再現了各種蘑菇的真實大小和形狀多樣性,而且詳述了他們的地理分佈、生境、宿主、生長方式、頻度、孢子印顏色、食用性,以及採集、收藏和鑑定方法。

——李玉(中國工程院院士)

本書既可作爲蘑菇研究人員的重要參考書,也可作爲收藏愛好者的必備工具書,還可作爲廣大青少年讀者的高級科普讀物。

——姚一建(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作者介紹

彼得·羅伯茨(Peter Roberts)

擔任英國皇家植物園高級專家14年,一直從事菌物野外調查研究,其足跡遍佈不列顛羣島、歐洲、南美洲北部和中部地區以及加勒比海和非洲地區。發表了大量溫帶和熱帶地區的真菌。他是New Naturalist: Fungi的合著者,也是Field Mycology等期刊的編委會成員。

謝利·埃文斯(Shelley Evans)

擔任英國菌物學會菌物保育負責人十餘年,歐洲真菌保護理事會執行委員,真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小組專家成員。Pocket Nature:Fungi系列書籍的合作者。她也是一位野外調查經驗十足的菌物學家,一直從事真菌資源野外調查,其足跡遍佈不列顛羣島、歐洲和北美洲地區。

蘑菇

博物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