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说起身世,总喜欢攀附名门望族,尤其是在唐代。毫无疑问,基于郡望和姓氏予以界定的世家大族,在唐代拥有巨大的声望,声望又能左右出仕与否及仕途高低,并为裙带关系(恩荫)的存在提供了合理性。事实上,这些门阀大族在唐朝建立很久以前即拥有仕宦传统。这些世家大族在占有大量土地和依附人口的基础上,从后汉、曹魏以后世代高官而且世袭封爵的家族,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拥有特殊优越地位,形成门阀士族。

王氏族谱

唐代最顶尖的门阀,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五姓七望”,也就是所谓的“禁婚家族”,分别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唐高宗曾禁止这些家族联姻,希望由此能削弱他们的声望。这一禁令完全无效,反而抬升了他们的身价。

李氏家谱

唐代史学家柳芳还擅长谱学,其《族谱总论》中有排名前28的著名门阀大族,这些望姓分布在五个地区。除了七个“禁婚家族”(除关中地区的陇西李氏,其余都来自山东),其他的分别是:

来自关中地区的京兆杜氏、河东柳氏、河东裴氏、河东薛氏、京兆韦氏和弘农杨氏;

来自代北地区的河南陆氏、河南元氏、河南宇文氏、扶风窦氏、河南于氏、河南源氏和河南长孙氏,这些望姓在北魏时期向南迁徙到京城地区;

在先唐时期迁徙到南方,出仕于南朝的陈郡谢氏、琅琊王氏、兰陵萧氏、陈郡袁氏;

来自东南地区苏州一带的吴郡朱氏、吴郡陆氏、吴郡张氏和吴郡顾氏。

崔氏族谱

同时根据大族成员在有唐一代当官的数量,能够明确区分出16个顶级的仕宦大族。除了七个“禁婚家族“,其他包括琅琊王氏、弘农杨氏、京兆韦氏、河东裴氏、南阳张氏、清河张氏、彭城刘氏、渤海高氏、天水赵氏。在《旧唐书》、《新唐书》提及的2647人和唐代墓志中提及的5222人中,以上16个望族都曾培养了超过100位已知的官员。

卢氏家谱

在唐代大部分门阀大族生活在长安/洛阳两座城市,以及两座城市之间的两京走廊地带。其中京兆韦氏和京兆杜氏长期居住在长安城的南郊,时人称之“城南韦杜,去天五尺,望之比也“。而洛阳五分之二的官员都是河南元氏家族的成员。

郑氏宗谱

唐代门阀士族的兴盛,除了先祖积累的声望可以恩荫,还离不开唐代科举制度的推行。世家大族深厚的家风与知识传统使他们在考试中占有特别的优势。如范阳卢氏,有唐一代尤其是自中唐起,中进士者超过百人,这一数量令人惊异。要知道,唐朝时科举考试中的进士考试是最难的,录取人数又少,卢氏能有此成绩,自是借助于家风与知识之厚。

进士及第

但是反过来,门阀士族的崩溃又离不开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促进新兴势力不断崛起,不断挑战老牌氏族门阀的优势,到宋朝时传统的士族相对于进士已不再有任何的优势。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