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爲82461元,比2017年增加8143元,名義增長11%。對此,北京市統計局稱,平均工資數據反映的是全市城鎮非私營、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平均水平,由於行業、隸屬關係、單位性質、經濟效益及個人所在的崗位不同等諸多因素,工資水平客觀上存在差異。

原標題:全國17地公佈2018平均工資,你拖了多少後腿?

截至6月3日,全國已有17個省(市、自治區)公佈2018年城鎮非私營單位、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其中,僅有5地非私營單位平均工資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爲82461元,比2017年增加8143元,名義增長11%。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爲49575元,比上年增加3814元,名義增長8.3%。

北京平均工資最高

從已經公佈的各地數據看,北京2018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最高,達到145766元,比2017年增加14066。

北京是目前已公佈各地中,唯一一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超過10萬的地方。

浙江、廣東、青海、江蘇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均超過了8萬元。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青海外,其他三個地方均是中國的GDP大省,經濟總量排名靠前。

將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與私營單位相比較來看,青海又是差距最大的地方。非私營單位平均工資是私營單位平均工資的2.22倍。

青海公佈數據顯示,從登記註冊類型看,年平均工資最高的是國有單位,爲92663元,是全省平均工資的1.1倍。

根據已公佈各地數據看,山西、吉林、江西、河北非私營單位平均工資較低,未超過7萬元。其中,山西暫居末位,2018非私營單位平均工資爲65917元,私營單位平均工資只有34535元。

以此計算,北京非私營單位、私營單位平均工資分別是山西的2.21倍和2.23倍。

公開資料顯示,城鎮地區全部非私營法人單位,具體包括國有單位、城鎮集體單位、聯營經濟、股份制經濟、外商投資經濟、港澳臺商投資經濟等單位。

私營法人單位主要包括按照《公司法》、《合夥企業法》、《私營企業暫行條例》規定登記註冊的私營有限責任公司、私營股份有限公司、私營合夥企業和私營獨資企業。

哪個行業工資高?

從全國來看,年平均工資最高的三個行業分別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47678元,金融業129837元,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123343元,分別爲全國平均水平的1.79倍、1.57倍和1.5倍。

年平均工資最低的三個行業分別是農、林、牧、漁業36466元,住宿和餐飲業48260元,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55343元,分別爲全國平均水平的44%、59%和67%。

從增長速度看,年平均工資增速最高的三個行業依次爲採礦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以及批發和零售業,增速最低的三個行業依次爲農、林、牧、漁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以及住宿和餐飲業。

具體到全國各地,又呈現不同特點。

在非私營部門中,北京和廣東年平均工資最高的是金融業,分別爲266921元和166402元,浙江是信息傳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90839元,江蘇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144766元,青海是採礦業117264元,排名靠後的山西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87933元。

在私營部門中,北京年平均工資最高的仍然是金融業178822元,廣東則爲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06799元,浙江是金融業95588元,江蘇是衛生和社會工作61134元,青海是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57641元,山西是金融業47131元。

由此看出,即便同一地區從事相同行業,非私營部門和私營部門年平均工資有不小的差距。

分析人士指出,私營部門和非私營部門收入差距大的原因有多方面因素,其中私營部門通常規模較小,處於產業生態末端,議價能力較弱,員工工資也相應較低。此外,平均工資包括了從個人工資中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的個人繳納部分,而私營部門的社會保障繳納水平普遍低於非私營部門。

平均工資與個人感受不符?

看到官方公佈的各地平均工資,不少人反映又拖後腿了。

對此,北京市統計局稱,平均工資數據反映的是全市城鎮非私營、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平均水平,由於行業、隸屬關係、單位性質、經濟效益及個人所在的崗位不同等諸多因素,工資水平客觀上存在差異。所以,每個人對平均工資水平及增長的感受也不盡相同。

重慶市統計局認爲,官方數據與個人感受不符的原因是,工資分佈是典型的偏態分佈,即少數人工資水平較高,多數人工資水平較低,所以多數人的工資水平會低於平均工資。以城鎮非私營單位爲例,年平均工資高於全市平均水平的有10個行業,就業人員僅佔40.9%;年平均工資低於全市平均水平的有9個行業,就業人員佔59.1%。

具體來看,平均工資與個人感受差距較大,主要是因爲,第一統計部門公佈的是稅前工資,稅前工資不等於人們實際到手的工資;第二中高收入的人比例偏少,而中低收入的人比例佔大多數,平均工資被高收入人羣體拉大;第三每個人所處行業、隸屬關係、單位性質、所在地區、經濟效益等不同,也成爲影響人們收入的重要因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