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我們可能會爲了慶祝、聯絡感情偶爾和朋友、同事們聚一下,大致流程基本上也就是喫飯、喝酒、去ktv唱歌。

南唐卻有個人頻繁地邀請玩伴來家裏喫喝玩樂,但實際上他這麼做並不是因爲喜歡,而是出於無奈。

沒本事還多疑的君主派了人暗中觀察。畫師用連環畫的形式把他家宴飲賓客的情形再現出來,才讓他逃離了“王的凝視”。

一千多年前的人在聚會上這麼玩兒?

愁容五連拍

然而再多的宴會也消解不了他的煩悶,記憶力和觀察力超羣的畫師把凝聚在他眉眼間的憂鬱畫進了這幅《韓熙載夜宴圖》

一千多年前的人在聚會上這麼玩兒?


韓熙載原本是北方人,他父親因受政治牽連而死。他喬裝打扮逃到江南,先後經歷了南唐烈祖、元宗、後主三代宦海浮沉。

如果只看他在夜宴中的放蕩不羈,誰又能想到他也曾是個立志說“江南若肯用我爲宰相,我必長驅以定中原”的熱血少年呢。

01

讓我們回到那一夜,拿起放大鏡看看能找到些什麼有意思的事物。

來參加聚會的人裏,除了一位和尚,衆男子頭上都戴有兩腳微垂、細且長的幞頭。而韓熙載本人戴的則是自創的輕紗帽“韓君輕格”。


一千多年前的人在聚會上這麼玩兒?


可別小看了這些幞頭和帽子,它們的演變形狀可是用來鑑定繪畫時代的重要依據呢。

南宋時期的趙彥衛在《雲麓漫鈔》中給出了識別指南:

男人們裹一尺多長、直直地橫在腦後的幞頭是從漢高祖做幷州衙校那會兒就延續下來的習慣;

宋初的帽腳還不算很長,巾帕也是往前翻的;到了現在(南宋)帽腳變長了,巾帕還變成往後包了。


一千多年前的人在聚會上這麼玩兒?


看到這幅圖中的帽子有沒有想起

一部叫做《大宋提刑官》的電視劇?

從帽型可以肯定畫中的情形發生在宋朝

韓熙載的幾位同事可能是下了班就直接去他家了,因爲他們身上的官服都還沒來得及換。

這些圓領官服跟唐朝時的設計差不多,對比一下隔壁《虢國夫人遊春圖》和《麗人行圖》裏的男裝就能知道。


一千多年前的人在聚會上這麼玩兒?


韓熙載在自己家裏的穿戴就以舒適爲主,當他擼起袖子敲鼓時,身上的深色袍子已經換成了黃色交領長衫。

中場休息後,他就更加不拘小節——只穿着貼身白衫坦胸露腹地出現了。


一千多年前的人在聚會上這麼玩兒?


整幅畫裏共有兩把扇子,和韓熙載的酒肚一起出現的那把方形團扇比較日常,應該是他拿來扇風用的。

另一把是旁邊侍女拿着的繪有山水圖的長圓形宮扇,可能是用於禮儀或遮擋他的大肚子的。


一千多年前的人在聚會上這麼玩兒?


韓熙載的寵姬、侍女和藝伎們的服飾和妝容都與唐妝(唐代女子妝容識別指南)不同。她們的打扮可以分爲三種,但都十分淡雅簡潔。


一千多年前的人在聚會上這麼玩兒?


第一種是用絲帶綁着頭髮,用貼身、窄袖的交領短衫或直領短衫做上衣,寬鬆的長裙做下身。

襦裙的腰線比前朝降低了些,披的繡花帔帛倒是加長了。這樣的設計穿戴起來更方便,看起來也更飄逸更像小仙女。


一千多年前的人在聚會上這麼玩兒?


第二種和第三種都是圓領長裙,區別在於腰間繫絲帶還是抱肚加黑鞓革帶。


一千多年前的人在聚會上這麼玩兒?


來的客人坐成了三桌,每桌都有八盤水果和點心。畫師細緻到連盤子裏有幾顆柿子都畫得清清楚楚。


一千多年前的人在聚會上這麼玩兒?


韓熙載和狀元郎粲面前的桌子上還多了兩套酒具,酒注子和注碗的造型風格走的也是簡約風。

02


俗話說,酒樂不分家。作爲一個精通音律的才子,韓熙載又準備了哪些樂器供大家玩樂呢?

一千多年前的人在聚會上這麼玩兒?

打開畫卷,最先映入眼簾的樂器是牀榻上露出一半的琵琶。琵琶大家都很熟悉了,白居易的一首《琵琶行》讓它家喻戶曉。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王維竟是憑着一支琵琶曲得到了太平公主的賞識,纔有機會在考試中登第的。

王維19歲那年進京趕考,本想用真才實學考個第一名,卻聽說人選已經內定好了,就趕緊去找歧王商量對策。

他在宴席上用十首好詩和一支剛寫的琵琶曲給自己拉票,歧王也花式助攻吹了一波彩虹屁,這才獲得了公主的pick。


一千多年前的人在聚會上這麼玩兒?


離琵琶不遠放在架子上的應該是板鼓,因爲打拍板的人同時也要負責它,所以就被叫做板鼓。


一千多年前的人在聚會上這麼玩兒?


百年總是逢場戲,拍板門錘未易當。 ——元代王惲

拍板長得很像唱天津快板用的竹板,但兩者的材質和規格都是不同的。拍板一般是用檀木做的,差不多有手掌那麼長,有一寸多厚。

在這一次的演奏中,拍板和羯鼓組成了新cp。


一千多年前的人在聚會上這麼玩兒?


羯鼓是在南北朝時期傳到內地的,據說它的聲音穿透力超強,在諸多樂器中是很特別的存在。它在唐朝開元、天寶年間十分流行,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很喜歡。


一千多年前的人在聚會上這麼玩兒?


音樂家李龜年是玩羯鼓的高手,唐玄宗曾問他在練習的過程中打斷了多少根鼓杖,李龜年自豪地說已經有五十隻了。

可唐玄宗卻不以爲然地說:“這沒什麼,我已經打折了三立櫃了。”可見這兩個人是有多麼熱愛羯鼓。


一千多年前的人在聚會上這麼玩兒?


笛子的登場和琵琶一樣低調,不過之後的組團表演很吸睛。


一千多年前的人在聚會上這麼玩兒?


許慎在《說文解字》裏說,笛子就是有七個孔的竹管。從漢代到唐代,不管是橫着吹還是豎着吹,只要是側邊有孔能發出邊棱音氣鳴的樂器就都被叫做“笛”。

笛子在很多詩人的作品中都出現過,什麼“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還有“吹笛秋山風月清,誰家巧作斷腸聲”等等等等,真的是多不勝數。

03


我們再來看看韓熙載家的傢俱,牀榻、桌椅、鼓墩、衣架、燈架和屏風樣樣齊全。

一千多年前的人在聚會上這麼玩兒?


一千多年前的人在聚會上這麼玩兒?


一千多年前的人在聚會上這麼玩兒?


一千多年前的人在聚會上這麼玩兒?


值得一提的是他家的屏風。

屏風在生活中是用來防風、隔斷、遮隱的,李商隱還專門爲它寫過一首詩:“六曲連環接翠帷,高樓半夜酒醒時。掩燈遮霧密如此,雨落月明兩不知。”

但在畫裏,屏風一般有三種作用。這幅夜宴圖裏共體現出了兩種,即分割時空和隱喻心境。


一千多年前的人在聚會上這麼玩兒?


一千多年前的人在聚會上這麼玩兒?


一千多年前的人在聚會上這麼玩兒?


韓熙載家裏所有的牀榻和屏風上,共有九幅山水畫和兩幅花鳥畫。


一千多年前的人在聚會上這麼玩兒?


第一幅屏風上,左側大量留白,右側是兩棵象徵着君子的青松,可韓熙載又似乎沉醉於酒色笙歌,這樣的矛盾讓我們很想知道,他對南唐到底是有心無力還是有力無心。

王齊翰的《勘書圖》也把屏風運用的出神入化。


一千多年前的人在聚會上這麼玩兒?


畫中人看起來在悠閒地掏耳朵,但身後巨幅山水屏風上的林中屋舍卻暴露了他的桃源美夢,每個人都能看出他“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神遊。

04

畫師顧閎中用三座屏風隔開五個場景,大致重現了這場夜宴的始終。


韓熙載和六位同事就座入席後,教坊副使李佳明的妹妹開始給大家彈琵琶,衆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輕攏慢捻抹復挑的指尖上。


一千多年前的人在聚會上這麼玩兒?


喫飽喝足後,韓熙載親身上陣,爲最寵愛的舞姬王屋山敲鼓伴奏。而她跳的舞種,有按畫後題詩說是六幺的,也有說它的伴奏樂器不對應該是感化樂之舞的。


一千多年前的人在聚會上這麼玩兒?


總之衆人看得都很開心,只有德明和尚一人很忐忑。他行着叉手禮,連正眼都不敢看,那模樣就像在默唸“罪過罪過,阿彌陀佛”。


一千多年前的人在聚會上這麼玩兒?


中場休息的時候,韓熙載在幾位侍女的照顧下,洗手更衣。

燒得只剩半根的紅燭告訴我們此時已經是深更半夜,有一部分人先撤了,下半場自然也就沒有那麼鬧騰了。


一千多年前的人在聚會上這麼玩兒?


韓熙載敲鼓敲得熱了,就盤腿坐在椅子上拿把扇子扇風,偶爾還用扇子指點評價一番五位藝伎的蕭笛齊吹。李佳明就坐在一旁,邊做指揮師,邊用拍板給她們伴奏。


一千多年前的人在聚會上這麼玩兒?


曲終酒醒人要散,朋友和姬妾侍女們都依依不捨的。韓熙載也一手收起鼓杖,一手和大家揮別示意。

這場一千多年前的深夜party就到此結束了,你覺得,這場宴會是否有給韓熙載帶去哪怕一絲的快樂呢?

參考文獻:

宋莉莉 《從服飾角度鑑定<韓熙載夜宴圖>》

徐小兵 溫建嬌 《<韓熙載夜宴圖>中的衣冠服飾考》

李靜珊 《<韓熙載夜宴圖>中的山水屏風》

劉 剛 《<韓熙載夜宴圖>中所見傢俱考》

陳琳鈺瑩 《從<韓熙載夜宴圖>看南唐教坊樂舞》

周躍兵 《<韓熙載夜宴圖>斷代考——畫中傢俱考》

周躍兵 《<韓熙載夜宴圖>斷代考辨——酒具、樂器、舞蹈及禮儀等考辨》

張朋川 《<韓熙載夜宴圖>反映的室內陳設的發展變化》

(本文圖片如無特殊註明,均來源於網絡和故宮博物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