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發力基建補短板 11天將發行近3000億元地方債)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截至1月23日,已有安徽省、江蘇省、廈門市等18個省市區披露發債信息,從1月21日至31日,短短11天時間內,地方債計劃發行額達2990.866億元。

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1.39萬億元,已經提前下達。各地已經在1月份啓動新增債券發行工作,時間上比2018年大幅度提前。截至1月23日,河南發行新增債券453.24億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行新增債券100億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行40元地方債,其中,包括,11.2億元一般債券(一期)、16.8億元一般債券(二期),?10億元土地儲備專項債券(一期)、2億元專項債券(一期)。

1月23日,甘肅省等地披露發債信息稱,在1月30日,甘肅省將發行77億元地方債、陝西將發行一般債(一期)35億元、安徽將發行150.1766億元一般債券(一期)、廈門市也發行29億元一般債券(一期至三期);江蘇省將於1月31日發行195億元一般債券(一期)。

360金融PPP研究中心研究總監唐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地方債新增限額提前下達,多省提前發行地方債,綜合央行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等因素,不難看出,2019年的重點投資方向業已明確,即藉由地方政府債券途徑進入與地方城鎮化和產業發展相關的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項目,同時讓這些項目建設、運營相關的社會資本方獲益。而在此主基調之下,若兼顧“科技強國”戰略的落實,“智慧城市”領域勢必會是地方政府發展的重點方向。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此前在談及今年投資領域重點工作時就曾指出,要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建設,加快5G商用步伐。

唐川認爲,隨着信息交互效率的提升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工業4.0、物聯網等產業的發展已然具備了較好的數據基礎,加上神經網絡模型領域在近年來取得了諸多突破,使得“行業+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的產業發展模式已經進入了“質變”的重要階段。“數字中國”產業佈局也到了關鍵的全面資源整合時期。所以,下一階段,“智慧城市”類項目的落地將不單侷限於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越來越多的中西部地區也會在現有條件之上提出“萬物互聯”的方案。

如是金融研究院研究員李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由於基建託底穩增長的訴求凸顯,預計未來地方債投向基建類佔比會提升,從目前批覆的項目來看,會更多的向軌道交通、道路建設、市政建設方面傾斜,地方債直接投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可能性有限。

李暢表示,從前兩年的債券投向來看,一般債券投資於基建類包括道路橋樑、交通建設、市政建設、環境整治等,約佔50%左右,用於精準扶貧、民生環保投資約佔38%左右,其餘納入一般財政管理。專項債券投資於基建類包括市政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保、醫院學校建設、軌道交通等,約佔比30%,土地儲備佔比42%,收費公路佔比5%,新增棚改專項債佔比23%左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