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已經不再依賴美國的高科技了!

全球化的核心是科學技術轉讓,技術轉讓是推動新興國家生產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對於中國尤其是如此。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8年4月指出: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國的生產力超過40%的增長比重來源於使用了美國的科技。

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2014年,新科技主要出現在5個發達國家,分別是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和英國。從1995年到2014年,世界75%的專利集中在這5個國家。

從2001年起中國和韓國在專利創造和自主創新的投入超過了發達國家。自2009年開始,中國在高新技術領域和美國爭奪桂冠,特別是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中的幾個關鍵領域,例如:人工智能,互聯網,和機器人制造業等。中國和韓國在技術領域的異軍突起恰逢發達國家生產力的下降。

外媒:中國已經不再依賴美國的高科技了!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每一項轉讓給新興國家的技術會給該國生產力水平帶來0.7%的增長,而技術轉讓主要是通過跨國公司實現的。中國超過60%的出口是跨國公司來完成的。中國將國內生產總值的2.5%投入到研發技術方面。今年中國在尖端技術領域的投入增長了22.6%。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每十年翻一番,2007年是5萬4千億美元,去年2017年攀升到11萬4千億美元。

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1980年的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的2.3%,2017年則佔到了17.6%。中國的人均收入從2009年起增長了8.1%,中國作爲最近十年來世界第一齣口大國,2017年的數據顯示出口額高達2萬4幹億美元。

外媒:中國已經不再依賴美國的高科技了!

中國2009年在生產力水平加上人均收入的增長方面完成了和美國的構造趨同,從那時起,中美兩國的紐帶更加緊密,這是新一輪產業革命的特點。

中國承諾高新技術製造業生產率每年提高7個百分點,旨在轉型實體經濟,其作爲“中國製造2025”這一概念的中的一個重要成分,同樣也是新一輪產業革命的代名詞。這項決定性的政策擁有3億8千萬美元的資金投入作爲支持,執行期限爲7年。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的經濟增長已經不再依賴美國的先進技術,和1978年起的過去三十年大不相同。

如今中國和美國在尖端技術領域展開了激烈競爭,首當其衝,具有戰略性的方面就是人工智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