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航母母亲节开始试航

  2018年5月13日,5月的第二个周末,也就是今年的母亲节,晃点了全国乃至全球媒体一周之后,国产航母出海开始试航,此时距国防部证实承认它已经2年有余。

  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要“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大约2个月后,国防部召开例行记者会上,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大校证实中国已“启动了第二艘航空母舰研制工作,正在自主开展设计和建造”。

  这两条新闻间并没有相关性,但如果把第二艘航母看作是一对夫妻的二胎,很多事情会比较便于理解。对大部分夫妻而言,对二胎的紧张劲头已经不可能再像头胎那么高,从0到1是质变,从1到2则是量变。

  但换个角度可以从国产航母首舰身上感受到它不同寻常的价值。

  130年努力的成果

  从今年往前数130年,是北洋舰队成军的年份(1888),换句话说今年是中华民族建设现代海军努力的第130年,从第二次海防大筹议起,清庭上下同心、在洋务运动这个求强于西的历史大背景下,中华民族首支现代海军创建。

  昔日的北洋巨舰傲视东亚,但其中只有1艘主力舰是国造——平远号岸防铁甲舰,虽说是国造,但其设计到主机、主炮仍都要仰赖外国资源。

  甲午之后,国运日衰,军阀割据、海防溃散、建设大海军只能作文书游戏,昔日八远的威势不复可求。

  南京政府名义统一全国后,在一战列强无暇东顾的大背景下,海军建设迎来小阳春。然而此时的中国仍然缺乏必要的工业基础、技术储备、财政支持,即便四海同心,也仍然只能师法日本,自造2000吨级的平海巡洋舰。

  1938年,宁海平海为代表的中国海军在江阴阻击战中尽数战沉,整个中国海军排水量最大的军舰仅剩500吨级的民权号长江炮舰一艘。

  1938年至今,又是80年。

  站在这80年的尽头,看着国产航母下海的身影。任何华夏儿女都应该颇有些感慨把!

  国防部解读国产航母的性能

  关于国产航母,无论国防部还是海军官方,都是金口惜开。

  但重温下杨宇军大校的发言,可以对国产航母的性能有准确地把握。

  很多人希望国产航母能比辽宁舰大,大了可以装更多飞机,更多弹药,但杨大校说它的“排水量约为5万吨级”,辽宁号就是这个体量。

  有人甚至希望国产航母采用核动力,核动力用在航母上比常规动力有很多优势,比如持续高航速,减少对油料补给的依赖等等,但杨大校说它“采用常规动力装置”,辽宁号就是常规动力。

  更多人希望国产航母采用更先进的舰载机,航母不变,舰载机升级也能让其威力实现飞跃!但杨大校说它要“搭载国产歼-15飞机和其它型号舰载机”,辽宁号也是搭载这些型号的舰载机。

  那么国产航母总该使用新的弹射方式才艺可赛艇罢,很多国内著名专家都曾分析过滑跃起飞的不足,比如尹卓海军少将就曾指出“瓦良格更重要的失误是选择了滑跃起飞的方式,不能带预警机”(为什么用更?因为他还认为瓦良格采用常规动力是一大失策),但杨大校说“固定翼飞机采用滑跃起飞方式”,又和辽宁号一样。

  如此说来,国产航母是另一条辽宁号?

  国产航母=第二艘辽宁舰?

  当然不是。

  我们知道辽宁舰被定义为航母试验平台,主要承担科学试验和训练任务,严格说来,试验平台并不会特别侧重作战,换句话说辽宁舰的战力是受限的,否则就没必要特别强调是“航母试验平台”。这可能与续建工作的复杂性有关,毕竟中船重工是在一艘苏联航母身上再创造,苏联航母的使命任务是非常与众不同的,既不同于美国,也与中国海军的需要大有区别。

  辽宁舰是库兹涅佐夫级航母2号舰,库兹级的最核心使命是反潜和编队防空,是作为苏联海军远洋作战编队的一员参与远海军事行动,远海超出了陆基航空兵掩护范围,在远海作战,首先必须解决编队的防空问题,光有导弹并不足够,还必须在编队里编入可以搭载高性能歼击机的航空母舰才能有效撑起编队防空伞,这是库兹们的首要使命。

  此外,苏联海军的远海编队最重要的使命是执行反潜战,远海反潜最需要反潜机,无论是旋翼机还是固定翼机。显然,航母很适合担任远海反潜的航空作业基地,实际上,反潜战能力是苏联发展航母(大型载机舰)的初始目的。

  而在国产航母上,中船重工的设计师可以完全不受条框约束,充分施展手脚,完全按照中国海军的需要来描画蓝图。对中国这种海陆复合型大国而言,对航母的需要显然更应该像美国而非苏联,换句话说,除了所有航母需要承担的防空职能,它应该更侧重打击,一个月前的4月12日南海大阅兵中,官方对航母编队的称呼是“航母打击编队”,这种称呼显然印证了@边境计划firefly的判断。

  当然与美国航母不同的是,从中国舰载航空兵演训声像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航母的打击主要为对海打击,而非美国航母的对陆打击。

  下一次航母质变何时到来?

  此外,从中国海军航空兵的发展角度看,新增一块大甲板也意义巨大。

  结合有关舰载机飞行员训练的报道,特别是张超烈士事迹的报道,可以估算出,目前中国培养舰载机飞行员的速度可能为4-6名/年,照此速度,数年内,中国的舰载机飞行员数量就单艘航母搭载战斗机数量的2倍,此时就可能难以保障所有飞行员保持飞行能力的需求。为了满足这种快速增长的需求,只能增加第二块航母飞行甲板。

  对中国的国防造船工业而言,国产航母的设计和建造实践会为中国的航母设计和建造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并维持更加宝贵的设计建造人员队伍。这些都是下一步跨跃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

  按乐观估计,中国航母的下一次质变可能起于第三艘航母。

  对照苏联航母发展的经历,他们第一艘配备弹射器的航母(1143.7)正好也是全通甲板载机舰的第三艘,而且该舰也是苏联第一艘计划配备固定翼预警机和第一艘配备反应堆的航母。

  这种密集质变的背后是苏联舰艇设计和造船工业长期高速发展海军装备积累下来的技术和能力,对中国而言,海军装备快速发展仅仅是近些年的事,追求毕其功于一役并不现实。

  对于中国海军而言,发展的速度已经不是主要问题,持久度才是。

  极目四望,我们发现世界上只有2支海军在持续建造大型航母,另外一支是美国海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