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腫瘤的放射治療中,如何幫助儀器精準定位病竈,而不傷害近在咫尺的人體器官,一直是一項難題。即便是經驗豐富的臨牀醫生,都需要花費幾十分鐘甚至幾個小時,來判斷和並勾畫出器官和病竈區域。

  而上海聯影醫療正在演示的全新人工智能技術,能大大提升複雜的“靶區勾畫”的效率,判斷的準確性、勾畫的精確度,都達到了高年資醫生的水平,令觀摩演示的醫生讚不絕口。

  在對阿爾茲海默症的診斷中,醫生可能需要長時間對比病人的腦部CT,反覆對比,才能發現退行病變的部分,並嚴判疾病的發展態勢。而通過聯影醫療帶來的人工智能分析方法,就能對其病情開展定量化的評估,爲治療方案的制訂提供參考依據。

  要讓人工智能達到這樣的技術水準,必須同時擁有擅長編程的工科生,和具有一定醫學背景和實操經驗的醫科生。這樣的“複合型人才”,成立於2011年的“聯影醫療”最大的財富。總部位於上海嘉定的聯影,是中國唯一一家通過自主研發和科技創新,同時佈局影像設備、精準醫學診斷中心和醫學大數據人工智能領域,爲醫療機構提供高端醫療設備服務和信息化解決方案的醫學影像公司。目前公司正在從事多項開創性的人工智能醫療項目開發,希望讓AI爲醫學設備賦能,助理高端醫療設備產業開發。

  語音識別讓速記員下崗、實時在線翻譯讓同傳失業,但是聯影的AI技術並不是要取代醫生,而是更好地爲醫生服務,從而更有效率地爲病患解除痛苦。用公司負責人的話說,聯影希望讓醫生從龐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脫身,全身心地投入對疾病的研究和爲患者提供更適合、更人性化的診療方案。打個簡單的比方,如果一臺人工智能診斷儀能達到一位高年資影像科醫生的讀片水準,那麼每生產一臺診斷儀,就相當於爲人類培養了一名高水平的影像科醫生,這無疑能在短時間內大大改善目前醫療資源分佈不平衡的狀況。

  人工智能點亮生活,以AI賦能智能診斷引擎,無疑爲我們描畫了一幅更便捷、更迅速、更精準的醫學圖景。 關鍵幀: AI 賦能,化繁爲簡中國智造,造福病患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施軍 朱亦敏 編輯:傅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