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造假方法層出不窮,常有不法商家在街邊販賣“出土玉器”,上當受騙的消費者也絡繹不絕。不法商家究竟是如何說服大家掏錢的?又該怎樣辨別他們話中的真假呢?潘家園總鑑定師師俊超老師在新書《一眼辨真僞》中,整理了身邊朋友遇到的各種受騙小故事,以及預防上當受騙的方法,幫助大家練就一雙火眼金睛。

  1. 僅10萬元的大顆“蛋面”

  這是一顆標價10萬元的戒面,賣家說能支持國際檢測,大顆蛋面只要10萬元人民幣,感覺很便宜!

  其實它是經酸洗染色而成的B+C貨翡翠。放大觀察,表面有明顯的龜裂現象,且內部結構模糊,顏色呈絲狀,且順裂隙沉積,沉積是鑑別染色的主要依據。

  各地玉石市場魚龍混雜,一些地方的不法商家將店鋪中人工處理過的翡翠,甚至是玻璃仿製的“極品”翡翠標以天價出售,矇蔽了很多人。非法旅行團以中途休息爲由帶遊客進“玉石降價大處理”的店,都有這種高價出售劣質、造假玉石的情況。所以,我們在購買價格較高的翡翠及其他玉石的時候,如果自己不懂行,一定不要輕易購買,不能認爲價格高的就不會有問題,也不能迷信“故事”,越是高價位的越是要一探究竟,找專業鑑定機構把關,否則將會受到巨大的損失。

  2. “家傳”下來的B+C貨翡翠

  經常有人拿“家傳”的翡翠來鑑定,他們滿懷信心與期望地想得到肯定,但是得到的都是失望的結果。

  下頁圖是之前在鑑寶現場見到的一件翡翠鐲子。乍一看,覺得東西不錯,像是真的,拿手電一照就顯出裂隙裏染色的痕跡。其實這是一件B+C貨翡翠,“家傳”翡翠爲什麼會是假貨,只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家裏人記錯了,另一種就是在購買時被別人迷惑了。翡翠B貨和C貨早在20世紀90年代前後就已經出現,之前鑑定時就見過買了二三十年前的翡翠,顏色、種水看起來都不錯,其實只是個B+C貨。

  曾有藏友帶來一隻手鐲,說是一位雲南的朋友送的,曾經讓很多懂行的專家看過,都說是十分難得的精品,甚至有人出價30萬要入手。可是經過鑑定之後,發現原來這是一支B+C貨手鐲。從細節上觀察,顏色漂浮無根,染料順裂隙沉積,表面結構被破壞,並有樹脂老化現象,已經出現了肉眼可見的龜裂紋。

  “家傳翡翠”

  “30萬的翡翠”

  網上會有相當一部分人,打着“祖傳”“有證書”的幌子忽悠,之前就有人通過微博發來所謂的“祖傳”紅翡手鐲,號稱是清末到民初的古物。其實它的紅色是染色處理的。

  以後買翡翠切記不要聽故事,一味買老,因爲像這種“出土”的噱頭太坑了。

  

  3. 展會上的“A貨”翡翠

  每年各地都舉辦珠寶展,雖然有時候會帶來真正的實惠,但是也不排除有魚目混珠的情況。珠寶展會上的翡翠就不能全信。下圖是一個珠寶展上的商家信誓旦旦地保證是A貨的有證書的翡翠,通過放大鏡觀察它們,發現這些都是B貨、B+C貨。展會通常只會持續幾天,等消費者買完反應過來,早就撤展了,想維權都難,所以在展會上買東西一定要慎重。

  展會珠寶展上的B貨、C貨翡翠都帶有A貨證書

  這是顧客在珠寶展上買的翡翠(左圖),拿到手及時到鑑定中心做了鑑定,結果是B貨。造假手段比較高超,肉眼幾乎看不出龜裂紋,在頂光燈下放大觀察,才能看出表面有細微的膠化“龜裂”紋,用紅外光譜儀檢測爲翡翠B貨。

  

  某珠寶展最後一天,有些參展商提前撤出,這時候不法商家會擺放假貨供大家“撿漏”,十幾個人因此上當,損失幾十萬!右圖中這個B貨戒面就是有人用一萬元買的。大家切忌盲目去撿漏!

  

  4. 古玩店裏也有貓膩

  這是一位顧客在北京某古玩城買的平安扣。商家拍着胸脯說這翡翠是天然的,可是經鑑定之後爲B貨翡翠。

  這件翡翠平安扣表面已經有明顯的“龜裂紋”,這是填充的環氧樹脂老化導致的,不用放大觀察就能看到。而且它色根發散,用紅外光譜儀檢測可見膠峯。

  無論在店裏還是在地攤,購買翡翠還是要看有沒有證書,或是與賣家協商如假包退換,這樣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損失。

  5. 鑑定證書還須看清楚

  有位藏友帶來一件翡翠,表面已經出現了膠老化的痕跡,明顯是B貨翡翠,但卻附帶了一個“專業”的鑑定證書,證書如下圖所示。

  手寫“文物鑑定書”

  雖然從手鐲到證書,一切做得都很好,可惜B貨永遠都是B貨,手裏所謂的“文物鑑定證書”也不能改變其本質。目前中國比較權威的鑑定機構有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國地質大學珠寶檢測中心、北京北大寶石鑑定中心等。相關鑑定證書在網絡上也方便查詢,千萬不要盲目輕信所謂的“專家”“大師”的親筆證書,以免上當受騙。

  一組B+C貨翡翠圖片供參考

  B+C貨翡翠

  B+C貨翡翠

  B+C貨翡翠

  B貨翡翠

  翡翠只有天然的A貨才能被大家認可,收藏之後才能得以傳世。人們都知道翡翠值錢,所以把家裏的翡翠當成寶。有人拿着家傳的翡翠去鑑定,卻被鑑定爲B+C貨,當時就蒙了。翡翠B+C貨在20世紀90年代前後出現的時候,許多人買到經過填膠和染色的翡翠,經過了幾十年,這些翡翠表面會龜裂老化,手鐲、牌子、雕刻件都會有這種情況。

  6. 產地旅遊賣翡翠套路

  真的翡翠也會有多種“坑”。除了圈內懂行的老手,以及鑑定評估專家,是很少有人能估量翡翠的價值的。

  在產地賣翡翠賭石的套路

  一個朋友去旅遊,與幾位好友一起逛了一家翡翠賭石店,在老闆的熱情招待下,朋友挑了一塊幾百元的賭石。當場切開,老闆立即說:“哎呀,大姐,開漲了,恭喜恭喜!我願意以1000元回收!”在這種情形下,人們通常都會沉浸在賭贏的喜悅中,隨行的幾個人看到後,也開始動心,躍躍欲試了。最後,6個人花錢最少的買了2萬塊錢的,最多的花了幾萬甚至十多萬。

  這是裏面最好的賭石,其實只是最普通的原料

  切記:旅遊不購物!

  下圖是一個朋友旅遊時買的翡翠手鐲,購買價格過萬,實際僅價值千餘元而已。實物比照片還要差,表面有拋光粉,質地結構疏鬆,有小綹裂、髒翡紋,只能說這是一件殘次品。

  還有更誇張的,花萬元買回僅值百元的生肖翡翠。

  在這裏奉勸大家一句,去產地旅遊,一定不要抱着撞大運、撿大漏的心態消費,否則貪小便宜喫大虧!

  7. “雞蛋殼”翡翠鑲嵌平安牌

  現在網購翡翠也越來越多,但是千萬要當心,別讓圖片矇蔽了你的眼睛。左圖是一塊看起來“滿綠”的翡翠平安牌,透明度也好,其實這塊翡翠是不法商家爲了達到滿綠、均勻、透光的效果,把翡翠切成極薄的薄片,經過鑲嵌之後在網上售賣。等買家拿到手,輕輕一碰就碎,用卡尺量,其厚度僅爲0.28毫米,在購買時一定要確定好尺寸、重量等,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小貼士

  

  1.A貨翡翠僅代表它是天然翡翠,而不是“A”級品質的翡翠,A貨翡翠也有差料。

  2.目前考古記載翡翠在清朝才被我國使用並逐漸普及,如果有人拿來什麼“高古翡翠”、明代以前的翡翠,那一定是講故事忽悠人。

  3.去產地或集散地買翡翠,如果自己沒有一定辨識能力,買回去的東西不見得便宜。

  4.一件既沒種水又沒顏色的翡翠,即使名字叫出花來,那它也是次等的翡翠。

  5.鑑別翡翠不是靠看兩本書,掌握了些鑑別知識,就能叱吒市場的。要經常轉市場,多看東西,不斷積累經驗,不斷了解最新的造假手段,才能提高眼力。

  8. 仿製老蜜蠟常見方法

  

  

  印度人帶來的塑料仿老蜜蠟

  不要輕信外國人帶來的老蜜蠟,之前見到過有印度人不遠千里帶塑料仿製品和一堆合成寶石來中國行騙,到處串店推銷自己的東西。

  

  從國外帶回來的“老蜜蠟”

  左圖是一個朋友從英國買回來的一條樹脂仿老蜜蠟項鍊,顏色貌似正宗,每顆都有開片,在飽和鹽水中下沉,放大觀察,個別珠子有微小的圓形氣泡,熱針測試有辛辣味。國外也有假貨,出國的朋友買老蜜蠟要小心!

  展會撿漏來的“老蜜蠟”

  

  右圖是在展會鑑定時見到的塑料仿老蜜蠟,顏色和表皮做得很像,在飽和鹽水中可以上浮,個別珠子可以看到塑料的流動性構造。放大觀察,裏面有圓形的氣泡,孔道邊緣比較整齊,熱針測試有辛辣味。

  一位朋友在珠寶展會以極低的價格買了一串“老蜜蠟”,經過鑑定後確定是塑料。真正的老蜜蠟價格不會低得離譜,所以購買時一定要擦亮眼睛,保持理性。

  

  西藏買回的數千元的西藏“老蜜蠟”僅值20元

  老蜜蠟數量相對較少,而藏蠟更少,藏區不產蜜蠟,他們所需的蜜蠟也是靠貿易所得,以前能擁有大塊滿蠟的也都是貴族,藏區的蜜蠟是不那麼輕易能買到的。

  有朋友到西藏旅遊花幾千塊買回一條“老蜜蠟”,我一看圖,就知道他上當了。理由如下:

  第一,西藏根本不產蜜蠟,老蠟通常代代相傳;

  第二,真要是一條老蜜蠟,這價也買不來;

  第三,這種東西地攤上隨處可見,不要對“西藏老蜜蠟”有地域性的先入爲主觀念。

  

  細看這種仿製蜜蠟的特徵:

  首先,表面無開片;

  其次,表面的圓形坑是生產塑料時的氣泡炸開所致,又經打磨裸露到了表面;

  再次,塑料攪拌出來的那種流動紋路特別明顯;

  最後,用手使勁搓,聞不到蜜蠟的香味。

  

  9. 朋友圈秒殺塑料蜜蠟製品

  最近出現了一種跟蜜蠟特別像的新型塑料製品。

  這種假蜜蠟的特點是:皮子做得很像,一般以雕刻件形式呈現,顏色特別接近蜜蠟,肉眼幾乎難以分辨。

  許多網友參加朋友圈秒殺,以1/3的平時價格秒到此類“雞油黃蜜蠟”,以爲撿漏了,殊不知被騙子狠狠地宰了一刀。

  上圖中的新型塑料做的紋路很像蜜蠟的雲朵紋,顏色也很自然,在飽和鹽水中上浮,熱針測試味道有別於普通塑料的辛辣味,但也不是琥珀應有的松香味。

  辨別這種仿品,首先,要放下總想撿漏的心態,一塊蜜蠟價格低得離奇,就不要信天上這麼大一個餡餅會掉到自己頭上。其次,瞭解一些辨別方法,這種塑料,用強光手電照,可見明顯流動構造。不僅雕刻線條呆板,而且線條凹槽還有翻模痕跡在裏面。如果用常用的鑑別方法仍然不能確定,最好還是到有資質的鑑定中心檢測爲好。

  摘自師俊超《一眼辨真僞》

  推薦閱讀

  1000張實物鑑定圖

  一看就會的玉石鑑定技巧

  揭祕商家不想讓你知道的玉石造假術

  辨真假、防上當

  教你在收藏的路上看得懂,花得少,買得對

  作 者 簡 介:師俊超,資深珠寶玉石鑑定師、藝術品鑑定師、藝術品評估師。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CCTV-2)《一槌定音》節目特邀專家,《中國玉器年鑑》編委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玉行業協會副祕書長,北京潘家園國際民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鑑定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