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近期科學家們對一個消息感到振奮鼓舞的心情也就不難理解了:他們設立在南極的冰立方探測器——一臺專用於監測中微子的巨型設備,在2013年報告檢測到兩個具有異常高能量的中微子粒子,其能量接近1000TeV(1千萬億電子伏特),這比來自太陽的中微子能量高出近10億倍。儘管對這種被稱作Zc(3900)的粒子的性質還有其它可能的解釋,但4夸克粒子真實存在的可能性看來非常大,因爲在那之後中國的研究組又發現了其它一系列由4夸克組成的物質粒子。

  四夸克物質

  夸克一般爲2個或3個成對,這是幾乎所有的實驗給出的結果。但在2013年夏季,中國的BESIII實驗和日本的Belle實驗分別報告稱他們在高能正負電子對撞實驗中檢測到了由4個夸克組成的神祕粒子。儘管對這種被稱作Zc(3900)的粒子的性質還有其它可能的解釋,但4夸克粒子真實存在的可能性看來非常大,因爲在那之後中國的研究組又發現了其它一系列由4夸克組成的物質粒子。

  超高能中微子

  那些用於監測罕見偶發事件的監測系統往往造價昂貴,但最終監測數年而一無所獲。因此,近期科學家們對一個消息感到振奮鼓舞的心情也就不難理解了:他們設立在南極的冰立方探測器——一臺專用於監測中微子的巨型設備,在2013年報告檢測到兩個具有異常高能量的中微子粒子,其能量接近1000TeV(1千萬億電子伏特),這比來自太陽的中微子能量高出近10億倍。隨後南極冰立方望遠鏡項目的科學家們進一步進行了數據分析並發現了另外26個能量高於30 TeV的中微子。

  難以捉摸的暗物質

  2013年在暗物質研究領域同樣取得了進展,一批與之相關的長期研究項目陸續開始公佈其結果,不過遺憾的是,有關暗物質本質的問題仍然沒有被揭開。在2013年的4月份,丁肇中教授領銜的,安裝在國際空間站上的阿爾法磁譜儀項目報告他們在宇宙射線中檢測到正電子的過量。這可能與空間中暗物質粒子的湮滅有關,但在更高能級水平上的數據還需要排除其它可能的解釋。而另外兩項在地面上進行的實驗則從另一個方向着手,他們試圖直接捕獲被認爲構成了暗物質的候選粒子,即“WIMP”(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