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还是昨天的事,林清玄先生在微博中这样写道,殊不知生命竟如此无常......真心祈愿他老人家一路走好。

前些年读过他的一本《心无挂碍》,大概也是经历了一些事情,当时我一读下去就深被他文字中描画出来的那种禅意所感染,那文字背后那颗豁达与从容的心,绝不是一般人所能轻易修到的。

先生的其他文章,有两篇里的两个段落,我记忆尤深。

一是《桃花心木》里的那段种树人语: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另一个则是《心田上的百合花》中的那一小段排比句: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小时候读《桃花心木》可能是懵懂的,长大后才略微明白:每一个生命无不是在各种不确定性的环境中生存着,成长着,升华着,而真正活得翛然的人,他至少应该有桃花心木身上的两个特点,一是守静笃,能沉淀,不急功近利。只管尽心尽性为之,不在意结果;二是独立,自胜,任何时候,都只反求诸己。

至于《心田上的百合花》,我曾让两个学生朗诵过,并将其录了下来。当时,她们读的时候,有一点点瑕疵,她们便自愿重头再来,但无论多少次,我都没有看到她们露出过疲惫的神情。相反,我还能感觉到她们语气里所迸发出的某种力量一波比一波强,显然,那是作者所造的文境给到她们的。

桃花心木,百合花,以及先生最后提到的麻雀,他们身上有同一种东西永远都会散发着光芒,永远都值得人们学习,那就是——“心无挂碍,无所畏惧地独立做自己,无论何时何地,这个看得见或是看不见的自己,都能活成自性里最发舒,最率真的样子,唯有如此,方谈得上不负天地,不负人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