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了這些細節,你纔會真正明白琅琊榜的深意!

長林的護衛真的是護衛,站崗時右手背在身後,左手扶劍,和其他的不同,途中緊挨着囚車的是長林軍,外圍應該是紀將軍的善柳營。

到了晚上長林軍行至密林深處,護衛仍然保持這樣的森嚴戒備,給琅琊榜處女劇組點贊。

有人吐槽一路上段桐舟都有機會下手,我分析會不會也是囚車好幾層,貼身保護的是長林軍,並且有老王爺的副將元叔守着。元叔是長林軍的元老級人物,武力值應該不低吧,況且外圍武力部署也很多,他們很少露營而是在驛站駐紮,不太好下手。

看懂了這些細節,你纔會真正明白琅琊榜的深意!

竹林打鬥從俯拍角度看好武俠好美,之前露營的地方太寬闊了不好隱蔽也不好逃跑,啓竹溪竹林衆多容易隱蔽和逃跑?

從段桐舟逃跑時也是往竹林跑,還有世子之前研究地圖可以看出,啓竹溪的地形對段桐舟而言容易跑,只不過被世子妃堵回來了。

還有一種可能性是因爲快要進城了,即使將領再怎麼說提高警惕,士兵的精神還是不可避免的會放鬆。

有人吐槽平旌破案說太多,我的分析是因爲平旌必須在士兵面前揭穿紀將軍,紀將軍的心腹畢竟少數,大部分士兵是忠君愛國的。

看懂了這些細節,你纔會真正明白琅琊榜的深意!

平旌當面揭穿可以讓大部分士兵即使不倒戈也會中立,否則的話士兵會習慣性的聽從將領的。

平旌破案時段桐舟一直沒跑,是因爲自信能逃走嗎?後來平旌說他反應過來是什麼意思?我覺得是段桐舟反應過來平旌可能有援兵而自己還沒給京城報信。

太夫人說元啓比不得長林王府的公子們,可見從小灌輸元啓對長林王府肯定有羨慕嫉妒。

看懂了這些細節,你纔會真正明白琅琊榜的深意!

可能一開始只是羨慕,後來母親死了不能收斂,他只能寄希望與平旌了,那往後就是嫉妒的多了,再往後恐怕就是恨了。

去抓宋大人時,宋大人摘下官帽的動作透露出的不捨和吹蠟燭吹了兩次才滅,而且外面是白天,屋裏除了桌案的蠟燭並沒有點其他蠟燭,是不是整個夜晚宋大人就在這僅有的亮光下等待自己的命運。

看懂了這些細節,你纔會真正明白琅琊榜的深意!

在黑暗中只有眼前的光亮,他應該是忐忑不安又心存僥倖的吧,因爲段桐舟沒回來覆命,被抓還是逃了對宋大人是未知的。

等到傳旨的到來,就是心裏最後一隻靴子落地了,但他又不捨的大半輩子來的權利,不捨的放下官帽。

相關文章